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江东新区聚力“四态”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效破局

2019-08-26 09:47:16 来源:河源日报 黄世军

■江东新区古竹镇榄溪村东江农夫葡萄园。“东江葡萄”已成为江东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拆除危旧弃房

■江东新区越王山田园风光 袁兵 摄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江东新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提效破局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要求。

●江东新区作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河源发展提效破局的排头兵,更要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紧抓实乡村振兴工作,使新区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全市的“金名片”。

●江东新区将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记并落实好“形态、业态、生态、状态”“规划、整治、建设、管理”的八词十六字要求,奋力推动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效破局。

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江东新区辖两镇一街(临江镇、古竹镇、城东街道),共34个村、社区(30个村、4个社区),绝大部分地域为农村,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大部分自然资源也在农村,“三农”工作在江东新区大局中举足轻重。只有农业稳了,江东新区经济才能稳、大局才能稳;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江东新区发展才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只有农民富裕了,江东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江东新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市“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江东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提效破局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高度审视和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1+6+N”的工作部署,制定了五大振兴计划、五大脱贫行动、五大民生工程、五大改革举措“四个五”计划,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将乡村振兴工作当做“书记工程”摆上优先位置,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江东新区正紧紧围绕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战略定位,奋力构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推动全域协同平衡发展。该区提出,将当好河源发展提效破局的排头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形态、业态、生态、状态”“规划、整治、建设、管理”的八词十六字要求为指导,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推动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效破局、走在全市前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细化部署 “四态”融合 提效破局

8月15日—1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率队到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学习浙江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他强调,乡村振兴工作要牢记“形态、业态、生态、状态”“规划、整治、建设、管理”,通过新农村规划塑造农村良好形态,通过产业引领打造农村良好业态,通过环境核心竞争力营造农村良好生态,通过干部精神引领激发群众良好状态,这四态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8月23日,江东新区召开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对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加温、再推进,全力推动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提效破局。

江东新区党委书记孔德胜指出,江东新区作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是河源发展提效破局的排头兵,更要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紧抓实乡村振兴工作,使新区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全市的“金名片”。

江东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宇红表示,江东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农民主体“两个作用”,做好规范和示范“两个引领”,解决好基础设施滞后和统筹协调力度不够“两个难点”,全区上下要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此,江东新区提出,将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牢记并落实好“形态、业态、生态、状态”“规划、整治、建设、管理”的八词十六字要求,奋力推动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效破局。

强化规划引领

塑造农村良好形态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江东新区将按照“六个坚持”为原则指导,做细做实各项规划:

一是坚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完善各村乡村振兴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二是坚持针对不同类型地区采取不同办法,做到顺应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目标任务要符合实际,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三是坚持城乡空间布局相统一,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综合考虑新区城乡人口迁移变化、产业发展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网络组织及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合理布局新区产业发展、村镇体系、生态保护空间,重构城乡空间体系,做到城乡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四是坚持城乡产业发展相促进。全面统筹和准确把握区域内主导产业,依托资源禀赋,提高城乡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谋划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形成城乡融合的产业体系。五是坚持城乡公共服务相一致。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县域内城乡教育、医疗、社保、交通、商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综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软、硬件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相匹配。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对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水平。

强化产业引领

打造农村良好业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江东新区将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江东新区还提出,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挣。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大力推进特色水果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物流园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扶持和带动小农户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

提高环境核心竞争力

营造农村良好生态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

江东新区将抓住生态宜居这个内在要求,充分发挥新区生态优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为此,江东新区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硬任务。

强化精神引领

激发群众良好状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在支撑。

江东新区将推动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文化下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同时,江东新区将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涉农犯罪,坚决打掉农村涉黑涉恶团伙,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成效点击 狠抓项目 保障有效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江东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继续发扬务实苦干、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系统谋划,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今年来,江东新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对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重新成立10个专职小组,由新区相关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并设立专班。同时,江东新区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纲要性文件《江东新区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相关方案。

加大投入,各项工作得到有效保障。江东新区拿出土地出让金的15%,注入支持实施乡村振兴“资金池”。每个村安排15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库运作,其中上级专项资金4120万元已全额拨付至各镇统筹使用;“三清三拆”工作已累计拨付资金1200万元。

狠抓项目,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进展顺利。江东新区4个重点村建设项目共103个,目前已完成86个,完工率达83.5%;在建项目17个,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升级、重点村村委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污水管网建设等项目,预计今年内可以完成考核任务。

抓小抓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截至7月底,江东新区临江、古竹镇累计拆除危旧弃房共9681间、面积27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5.6万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52处10450吨,拆除违章建筑和广告招牌面积共计1万多平方米,治理生活污水623处,实施美化绿化1077平方米。

夯实根基,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江东新区构建“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格局,激发助推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全面启动村“两委”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由新区组织人社局备案管理、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档案由镇街党工委备案管理制度。出台新区《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指导意见》,发掘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大村“两委”干部能力提升,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新区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扎实推进“腾讯为村”平台建设,干部群众“连心桥”作用初步显现。

撰文:本报记者 黄世军 特约记者 廖志良 通讯员 陈远扬

摄影:黄世军(除署名外)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