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平安守护者 巧解千千结

——记平安广东建设先进个人、和平县长塘镇政法委员张文艺

2025-09-30 11:21:24 来源:河源日报

暴雨夜中,他守在被洪水淹没的省道前劝返车辆;调解室里,他带领团队化解一桩沉积十余年的土地纠纷;讨薪现场,他协调多方让20余名外来务工者当天拿到欠薪……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串联起了一位基层政法工作者的日常,他,就是和平县长塘镇政法委员张文艺。

9月16日,平安广东建设工作会议上实施了表彰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张文艺获得平安广东建设先进个人殊荣。这位常年奔走在一线的基层干部,以其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真挚的为民情怀,成为当地平安建设的“压舱石”。

暴雨中的守护者

危急时刻显担当

2022年6月13日下午,连续的暴雨让长塘镇苏光河水位暴涨。不到半小时,河水便淹没了通往县城的主干道。

“水位上涨太快,必须立即封路!”张文艺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带队奔赴现场。面对不断上涨的水位,他果断组织设置路障和警戒线,值守道路两端。

“前面过不去了,请绕行吧!”暴雨中,张文艺和同事们站在齐膝的水中,一遍遍劝返车辆。那个下午,他们成功劝返90多辆车。

最让人揪心的是36名放学回家的学生——他们被湍急的洪水困在河对岸,无法通行。看着孩子们焦急等待的身影,张文艺心里格外着急,立即多方协调车辆、规划绕行路线,最终分批次将36名学生全部安全送回各自家中。忙完这些,已是深夜,直到确认洪水完全退去、道路安全无虞,他才收拾好现场物资,最后一个离开值守点。

创新调解机制

巧解群众千千结

长塘镇下辖13个村居,人口结构复杂,基层矛盾多元。如何有效化解纠纷,成为张文艺思索的课题。

他带领镇、村综治干部探索出“1+4+N”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出“四员调解”“流动现场会”“以案代训”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秀河畲族村一桩土地纠纷案见证了这些机制的成效。朱某与徐某因土地使用权属争执十多年,村级调解多次未果。

张文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召开专题研判会议,摸清双方隐性诉求,并咨询挂钩镇法官的专业建议。

调解过程中,他们灵活采取“面对面”“背靠背”和利益平衡法等多种方式,最终让这桩长达十多年的土地纠纷成功化解。

多元协同共治

筑牢平安防线

“单打独斗解决不了基层治理难题。”张文艺深谙此理。他积极推动“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高标准完成长塘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24年1月,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20余名农民工带着被褥来到长塘镇综治中心反映欠薪问题。农民工代表李某哭着说,他们从2023年8月开始种树,眼看春节将近,工资却一拖再拖。

张文艺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农办联系老板了解情况,党群服务中心负责法律宣传和情绪安抚,林业部门核查项目情况,平安法治办和司法所负责调处。

各部门高效协同,当日即组织调解并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农民工当天就领到了欠薪。

法德融合并进

润物细无声

今年2月以来,张文艺牵头开展“法治同行·德润民心”专项行动,将法治宣传与德治教育有机融合。

他组织制作了5000个印有“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等标语的法治宣传帆布包,内置法律指南宣传册,让镇、村干部提包进村入户,成为“行走的普法站”。

同时,挖掘推广和平县“和和来”调解模式,将“礼让为先、和谐为贵”的理念融入调解过程。专项行动开展半年,全镇受理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5%,信访量同比下降60%。

以老带新传承

培养调解力量

“基层治理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张文艺特别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他推行“导师制”和“1+1+N”实训模式,由金牌调解员担任“导师”,带领年轻调解员进行实训。

长塘镇中輋村一起长达8年多的山林权属纠纷,就是通过“以案代训”方式成功化解的。片区调解员综合运用“情理法”耐心调解,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经过近两天的努力,最终让他们握手言和。

在张文艺的推动下,2022年至今,长塘镇共化解矛盾纠纷364宗,处理信访件140件。其中,化解3年以上陈年纠纷和历史信访积案17宗。

■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骆鹏翔

    上一篇:深圳帮扶500台AED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