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荒地 今朝丰收田
龙川县佗城镇上蒙村土地整治成效明显
■龙川县佗城镇上蒙村曾经“零散撂荒、效益低迷”的土地,如今蝶变为高标准农田。(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田红秀 通讯员 贺国龙
近日,龙川县佗城镇上蒙村田野间一派繁忙——1500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平整开阔,崭新的灌溉管道纵横交错,田间道路直通地头。
作为我市首个“千亩方”示范区、已动工的5个千亩以上耕地集中连片项目之一,上蒙村耕地集中整治项目于2025年7月全面完工。这片曾经“零散撂荒、效益低迷”的土地,如今蝶变为高标准农田,不仅破解了村庄发展困境,更成为全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三步走”破解发展困局
上蒙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发展难题一度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村民无力耕种导致土地闲置撂荒;耕地分布零散如“碎补丁”,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生产效益低下;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村民“单打独斗”种庄稼,既扛不住市场风险,也赚不到可观收益。“守着好土地,却没好收成”,成为当地村民的心头事。
为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上蒙村锚定“全域整治+耕地保护”核心方向,探索出“全域整治+集中流转+标准农田”的特色路径,分三步走破解发展困局。
第一步是“聚沙成塔”抓流转,通过反复上门宣讲政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村12个经济合作社共同签署《上蒙村自然资源集中管理决议》,实现土地资源“集中管理、统一流转、统一打造”,彻底打破过去“各户零散经营” 的壁垒。
第二步是“精雕细琢”建农田,2023年11月21日,作为首个市级“千亩方”示范区和佗城镇精品工程,项目正式动工。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规模1500余亩的工程,重点推进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企业配套设施四大类建设,不仅将“小田”拼成“大田”,更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让耕地具备“旱能灌、涝能排、机可进”的条件,新增耕地约130亩。
第三步是“三方联动”促运营,项目采用“农户+村集体+公司”模式,与龙川县稻丰源农资有限公司签订运营协议,由企业负责规模化种植、市场化运营,村集体和农户则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稳定收益。
如今,上蒙村的土地整治成效已清晰显现: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完善村内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领务工工资。更重要的是,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吨粮田”,耕地质量显著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5个千亩以上耕地
集中连片项目已动工
上蒙村的实践,是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缩影。2025年是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由扩面提质转向深入推进的开局之年,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我市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将耕地集中整治作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小田”变“大田”,提升耕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已动工的5个千亩以上耕地集中连片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7亿元,完工后预计可新增耕地约3600亩、新增水田约250亩,将进一步扩大全市优质耕地面积,优化耕地布局,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筑牢“耕基”。
“上蒙村的经验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的‘金钥匙’。”佗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上蒙样板”为基础,把“全域整治+集中流转+标准农田”的成熟路径辐射至全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调动村集体、农业企业、农户等各方力量参与共建,推动更多优质农业项目落地,助力乡村走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发展新路,让更多像上蒙村这样的乡村在土地整治中实现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绘就更多“粮满仓、民增收”的美好图景,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坚实的“三农”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