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和平县上陵镇笋干工坊年产值约70万元

下“竹”功夫助振兴

2025-07-08 10:24:03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陈星 叶春雨

7月2日,在和平县上陵镇笋干工坊内,几名工人娴熟地处理刚完成蒸煮的豆角。待自然冷却后,这些豆角将被送入烘干机制成豆角干。“笋干工坊不只是加工竹笋,在闲暇时还会帮助村民加工豆角、香菇等农产品,充分提升加工设备利用率。”和平县绿竹强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绿竹强村公司)总经理叶敏说。

上陵镇位于和平县北部,拥有毛竹资源约12万亩,毛竹库存量超过2400万株,每年可产出毛竹400万根以上,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林基地。该镇启动“千亩示范、万亩经营”示范竹林建设,投入资金600万元,以绿竹强村公司为主体,流转经营1万亩竹林,重点建设1000亩笋竹两用丰产高效示范竹林,并完善竹山林道、笋干工坊等相关配套设施,发挥示范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竹林管护水平提升,竹笋产量已超出现有加工能力,扩建工坊势在必行。今年1月,上陵镇选址翠山村翠山竹海森林公园旁,由绿竹强村公司打造绿竹强村笋干工坊,并于4月开始试运行,成为上陵镇建设“千亩示范、万亩经营”示范竹林项目的配套设施。

此前,上陵镇选派多批次农户代表到福建永安学习抚育技术,引进乳酸发酵型白笋干制作工艺与技艺,鲜笋通过去皮、蒸煮、冷却、压榨、烘干等系列工序后制成的笋干产品口感更好、质量更佳。同时,该工坊还坚持本地客家笋干传统做法,以保留鲜笋的原汁原味,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该工坊年加工鲜笋50万斤,其中30万斤用于加工笋干,处理销售鲜笋20万斤,年产值约70万元,竹笋升值效果明显,有效带动竹农增收。

笋干工坊通过回收村民的竹笋、带动村民挖竹笋、抚育山林竹林,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林下经济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盘活丰富的竹林资源,进而带动竹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工坊通过“固定岗+季节工”的灵活用工模式,不仅长期雇用7名村民从事加工工作,还在春季采笋期创造季节性岗位100多个,日常竹林抚育工作也为村民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

当前,上陵镇正依托绿竹强村公司着力构建“竹资源培育—初加工—精深加工—生态文旅”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强村公司运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接下来,该公司计划在各村建设标准化笋干加工坊,进一步扩建现代化笋干工坊,建设标准化深加工产业园,推动形成上陵镇竹产业园,带动更多农户受益,让上陵竹笋走出大山,成为富民产业。

    上一篇:河源队率先晋级八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