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新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但整体处于低水平可控状态
○本报讯 记者 杨宝如 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当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虽呈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低水平流行阶段,疫情形势平稳可控。数据显示,2025年第19周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43%,截至第19周累计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85%,预计本次疫情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近期我市新冠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但整体形势可控。”市疾控中心应急传防所所长高淑萍介绍,通过变异株监测,目前我市流行的优势毒株为NB.1。NB.1由之前流行的JN.1变异而来,同样属于奥密克戎,其致病力与毒力较以往毒株未见明显变化。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采取多项有力措施。高淑萍表示,市疾控中心已在哨点医院、各级医疗机构及学校等集体单位全面开展症状、病原学、变异株、重症病例、聚集性疫情等多维度监测,并定期分析研判。同时,按周、月、季度对呼吸道传染病数据进行深入剖析,科学预测趋势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防控建议,每月则会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其中,5月发布内容就重点聚焦新冠病毒感染的疾病特点与预防方法。
咳嗽、反复发烧、头痛……身体发出这些“警报”时,究竟到什么程度应该就医?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黄斌对这一疑惑给出解答:患者若出现低烧、咳嗽、鼻塞等较轻症状,可居家对症用药,但应避免叠加多种药物,防止肝损伤,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用药需遵医嘱。一旦出现持续高热(≥39℃超过3天且退烧药无效)、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93% 等)、意识模糊、无法进食等,或孕妇出现高热不退、胎动异常等,婴幼儿出现持续高烧、呼吸急促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市疾控中心提醒,新冠病毒感染传播途径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似,个人防护仍是关键。市民日常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