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湿粉类食品易受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
警惕“舌尖上的杀手”
2025-05-16 10:11:46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杨宝如 昨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随着气温持续升高,米酵菌酸潜在风险加剧。该中心提醒市民科学防范米酵菌酸中毒,确保安全饮食。
“近期我市气温较高,而高温潮湿天气适宜椰毒假单胞菌生长繁殖产毒,湿粉类食品易受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所长兼卫生监测所负责人陈俏嫦介绍,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下称椰毒菌)产生的致命毒素,椰毒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最佳产毒温度为26℃至28℃。米酵菌酸中毒早期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陈俏嫦提醒,湿粉类食品易受到椰毒菌污染,在高温环境下若储存不当易产生米酵菌酸。它毒性强,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湿粉类食品,网购应选择冷藏运输且配送时间短(如30分钟以内)的商家。
除了河粉、粿条等湿粉类食品之外,臭碴子、酸汤子等发酵谷类制品,久泡变质的木耳、银耳等,均容易受到椰毒菌污染,在合适产毒条件下长时间存放易产生米酵菌酸。市民若发生中毒情况,应尽快催吐,并及时送医救治。
上一篇:护航乡村学子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