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这个河源企业老总喜欢“走钢丝”

——记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东帆

2025-04-28 10:11:13 来源:河源日报

fdd485cdb37c96972e4d3189c7ff93ec_hyrbs0428002_003_01_s.jpg

■廖东帆(右)走访生产车间,确保各环节无纰漏。本报记者 殷鑫 摄

■本报记者 朱惠思

曲线玲珑的“小蛮腰”,巍峨耸立的上海中心大厦,傲立天际的世界第一塔迪拜塔,闪闪发光的卡塔尔世界杯场馆……

这些国内乃至世界知名建筑的索网结构材料,都是由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迈诺)提供。2017年,迈诺研发并生产出187毫米的全球最大直径密闭钢索,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填补了国内超大直径密闭钢索生产的空白。

迈诺总裁廖东帆是一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从事金属钣金幕墙、桥梁钢索行业、高端装备相关工作已有20余年。在他的领导下,迈诺先后凭借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承接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航天航空装备”等国内外大项目,在密闭钢索制造及建筑工业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为行业领域树立了领袖标杆,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

打破世界纪录 留下中国印记

在位于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迈诺生产车间,廖东帆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类设备仪器和标志性产品。“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第一。”廖东帆说,迈诺主营业务有建筑外维护结构系统板块、索具及海底光缆板块、高端部件研发与生产、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板块和新能源板块,在龙川的基地里,先后取得了各项核心研发的标志性成果。其中,2017年成功研发直径达187毫米的密闭钢索,一举打破了欧洲保持20多年的157毫米直径的世界纪录,填补了国内超大直径密闭钢索生产领域的空白,引领行业发展。

廖东帆视建筑如生命,将每一栋高楼视为“孩子”悉心呵护,从产品的打磨、焊接、组装、打包……每一项环节都配备人工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做到出厂完全光滑、收货零变形。正是源于对行业的敬畏与热爱,才有了对极致的追求,让迈诺跻身国际行列,承接了众多国内外城市地标建筑工程项目——广州塔、迪拜塔、上海中心大厦、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在全球建筑领域留下中国印记。

持续技术创新 从跟跑到领跑

“创新是从0到1再到10的层层突破。”廖东帆认为,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做大做强是必备条件。面临我国产业中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国外、受制约现象,迈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专于一业、精于一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我们承接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高强轻质合金钣金成形关键装备研制与应用’大型飞机蒙皮装备,通过专项引进落户河源进行成果转化,项目预计今年暑假完成验收。”廖东帆介绍,数字化金属成型在飞机蒙皮、高铁、船体外板、建筑幕墙、城市雕塑等民用生产领域中制造周期更短的个性化三维曲面产品,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局面,将行业标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历经多年攻坚,迈诺不仅掌握了密闭钢索制造世界顶尖技术,将700多根钢丝合股为直径达187毫米的钢索,层层突破断丝、散捆、跳丝等技术难点,再创新高,生产的钢索最大直径可达190毫米,成为世界之最,一步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持续反哺家乡 彰显企业担当

廖东帆秉持“落叶归根”的家乡情怀,在2014年将迈诺总部迁至龙川,为当地创造超过1000万元税收。同时,廖东帆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开展公益捐赠等一系列帮扶举措来回馈社会。自落户龙川以来,捐赠资金累计达600多万元,持续彰显企业担当,传播社会正能量。

此外,迈诺还牵头成立广东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产业联盟模式,促进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其中,中建二局等24家建筑类企业被迈诺吸引,相继入驻龙川产业园,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持续为我市、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铂科项目厂房封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