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从田间到货架 从车间到湾区

“百千万工程”赋能河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3-28 10:15:58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位于连平县九连山长坑水库的智慧化养鱼基地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河源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锚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发展主线,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探索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一幅产业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雷宇烁

县域经济发展:从“单打独斗”到“链式生长”‌

走进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5G通信设备零部件和无人机配件从这里发往粤港澳大湾区;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内,硅基新材料企业正加紧调试设备,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等产品量产做准备;龙川县高铁新城片区,物流运输依托赣深高铁枢纽加速集聚……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河源县域经济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以‌东源县为例,3月26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产业生态服务站正式落户东源,在该县全面实施“两顾问”(中小企业服务经纪顾问和政府公共关系顾问)和“四全”(全方位、全链条、全系列、全生命周期)服务,一站式服务落地企业与产业发展,通过整合省级商协会资源引进产业集群企业。同时,东源‌正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成立东江农创科技公司,以“国有平台+市场机制”打造苏家围·东江画廊文旅节点,推动“东江创谷”示范带建设。东源县还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动员统战力量构建“全域联动”格局,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活力。

紫金县‌正以招商大使机制推动“以商招商”显成效。新聘10名“招商大使”。招商大使担任“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参谋员”四重角色,通过宣传政策、牵线搭桥、服务企业、建言献策,成为紫金连接外部资源的桥梁‌。近两年,首批招商大使推动22个项目落地,总投资107.3亿元。

在龙川新城幸福大道施工现场,十几台塔吊高耸入云,工程车辆穿梭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道路路基浇筑和管网铺设。不远处,河源泰毓国际酒店项目工地焊花飞溅,钢筋骨架拔地而起,施工团队昼夜轮班推进主体结构施工,争取年内实现封顶‌。当前,‌龙川县‌正以新城建设与审批改革双向发力,深化“两证审批合一”改革,环评与排污许可办理时限压缩80%,助推企业“加速跑”。泰毓国际酒店等11个新城项目全速推进,其中河源泰毓国际酒店预计明年10月投运,将提升秦汉文旅接待能力。龙川县还举办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26家企业提供1809个岗位,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江东新区正‌聚焦全域攻坚产业建设“大会战”,强化“区镇村”责任链,统筹“3+2”产业招商与“百千万工程”,聚焦土地、资金、人才保障,推动“越王闻道”示范带、全域土地整治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从“田间地头”到“产业集聚”‌

在和平县猕猴桃种植基地,智能化农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传感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龙川县油茶生产基地引进了优质油茶树种,推动每亩综合收益叠加提升;在东源县板栗生产基地,一颗颗板栗经过深加工变成即食栗仁,通过物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商超……这些场景,折射出河源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向全产业链升级的变化。

和平县‌正以竹产业撬动“绿富双赢”。推进风貌示范带建设,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上陵镇依托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发展万亩竹林经济,建设笋干工坊和竹产业循环园,推动农文旅融合,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推广“竹山当田耕,竹子当菜种”理念,和平县优化竹林结构,提升竹材利用质效,原来价格低廉的竹林,现在每亩产值已突破1000元,是未经管理抚育竹林的3倍。‌

连平加速“灯舞乡韵”示范带建设,隆街镇以“七个一”工程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打造绿美公园、示范主街等民生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而驱动文旅产业发展。连平县依托示范带串联农业基地与文旅资源,开发“灯会+花灯”等文化IP,举办年货节、灯会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乡村文化。如田源镇肖屋村‌保留明朝传承的‌鱼梁捕鱼技艺,让循环养鱼理念得到普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