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连平县忠信镇水滣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主动干”打造和美新风貌

2024-12-30 15:54:30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党群合力共建美丽水滣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张国相 黄俊逸

■图:本报记者 林科

晨曦初现,阳光温柔地洒在连平县忠信镇水滣村田间地头,村民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上,看着清新别致的农房、丰富多彩的墙画,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乡村面貌美如画,得益于水滣村村“两委”干部先行先试,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管理者。党群齐心在2个月内完成农房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得不少乡镇组织班子成员前来“取经”。

今年10月,水滣村紧紧抓住作为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的机遇,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对主要交通要道沿线的农房外立面进行改造,统一规划沿线“四小园”,打造特色墙绘。

然而,改造工作初期并非一帆风顺。水滣村党支部书记黄运忠说:“刚开始开展工作时,不少村民对改造工作不支持,也有不少人抱着观望态度。”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干部没有退缩。白天,他们走村入户宣传,向村民详细阐述农房风貌提升的意义;晚上,则开会研讨,制定符合村民需求的设计方案。两个月来,村 “两委” 干部放弃休假和周末,走访村民60余户,与村民共同商讨改造工程。

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让他们看到切实的改变,党员和村“两委”干部主动带头,率先改造自家房屋。“我家早早就已经改造好了。”黄运忠告诉记者,村民们直观地看到农房风貌提升带来的变化,参与乡村环境提升的热情被“点燃”,都主动来询问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家,不少农户更是全家老小齐上阵,主动拆除铁皮棚、装饰自家房屋。

为了解决资金筹措难题,水滣村变传统的“党委政府单投”为“社会多方众筹”,推行“政府补贴、集体投入、村民出资、社会捐赠”的资金筹措方式,由镇政府支持50%、集体投入20%、村民出资30%,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美化人居环境,鼓励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目前,全村共有6户农户按照农房风貌管控标准全额自费进行外立面提升;44户农户按造价的30%出资建设。

当前,水滣村已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50处,围墙改造80处,拆除铁皮棚63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环境提质提优,村民成了乡村的建设者,更是管理者。水滣村的村民看到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损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会立刻上前劝阻、制止,更有173户农户自愿无偿捐献14400平方米宅基地和空闲土地,用于公园和绿地建设,目前已建设绿美公园5800平方米、停车场2600平方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