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轮”驱动,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完成油茶新造抚育10.3万亩
■本报记者 廖司弦
近日,记者从河源市林业局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油茶新造抚育10.3万亩。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通过规范品质、政策保障、多元开发“三轮”驱动,助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品质
擦亮河源山茶油品牌
去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发布茶油团体标准,系统性规范优质河源山茶油特征性和质量性指标,对企业的质量控制、追溯、出厂检验及包装、储存和运输等作出明确指引,强化河源山茶油茶生产经营管理。
在大力推动油茶种植的过程中,我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本土油茶种质资源科技攻关,申报本地油茶新品种挖掘与应用科技推广项目。在龙川县枫树坝油茶种质资源库筛选30份特异性种子,采取扦插剪取接穗方式培育1万株特异性苗木,全力选育高品质河源本地油茶新品种;以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依托,定期召开油茶生产工作推进会,组建油茶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团队科学造林,全面推广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等种植管理模式,提高油茶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政策保障
产业发展聚合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河源市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下称《实施方案》),加大金融扶持,推广油茶保险制度,推动油茶产业迈向新台阶。
今年4月1日,《实施方案》正式印发,细化分解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从油茶新种、低产林改造等多方面对油茶经营主体进行奖补,明确到2025年完成油茶新造面积30万亩、低改面积9万亩、抚育面积12万亩。通过具体的量化目标和区域划分,该政策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此外,我市还发挥金融对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效能。畅通金融资源和绿色企业项目对接渠道,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资金流动平台,举办油茶产业政银企座谈会,专题推介油茶特色信贷产品,全市农商银行累计为油茶相关产业授信2.2亿元。
为了让油茶种植户吃上“定心丸”,我市大力推广油茶保险制度,将农业保险“保防救赔”风险减量体系引入油茶产业,由政府补贴70%保费,落实油茶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超400万元,为4.58万亩油茶装上“安全阀”,帮助油茶经营主体规避风险。
多元开发
带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我市是油茶重要分布区和理想生长地,野生油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群落结构完整,拥有15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市深入挖掘油茶传统底蕴和文化内涵。大力开发油茶人家、油茶古道、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推广河源油茶“12221”市场营销体系;打造“万绿河源+企业品牌”的子母品牌;全面推进油茶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发展,创新油茶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强对茶皂素、茶壳等油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油茶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目前,我市成功创建“龙川山茶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和“云度”“绿油”等知名品牌33个,建成“绿油花果树小镇”等“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8个,全市有茶油加工企业164家,成功研制河源特色的茶油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等10多种延伸产品,带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