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义合镇拍摄微电影
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本报记者 王亚娇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陈伟
前、昨两日,省审计厅、华南农业大学驻东源县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广东财经大学,组织专业摄制团队到东源县义合镇拍摄《Hi 义合》微电影,以外国留学生的视角聚焦新时代我市乡村改革与发展进程,深入探寻义合镇“红色”“古色”“绿色”文化旅游特色资源,讲述乡村发展故事。
义合镇是广东青年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阮啸仙先烈家乡,是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客家文化历史名镇、宜居示范城镇。镇域内有阮啸仙故居、闻啸轩学堂、河源解放战争白马及大人山战斗遗址、苏家围、东江画廊、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东江民宿集群等各类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去年,东源县啸仙故里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下屯村获评河源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拍摄期间,摄制团队先后到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阮啸仙故居、粤菜师傅培训基地、苏家围、东江湿地审计公园、灵芝小院等地取景,用镜头记录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该团队希望将体验感和知识讲解相结合,让观众在学习知识、欣赏美景、了解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义合镇厚重的文化历史和东江生态,吸引更多的观众到义合镇游玩。
《Hi 义合》微电影主要从“红色”“古色”“绿色”和特色美食四个方向展示义合镇,从历史人物、客家建筑到现代美景、乡镇美食等多个方面进行展现。片中,留学生通过探寻阮啸仙故居了解阮啸仙的故事及其精神,讲述苏家围故事及其客家特色古韵建筑,通过与当地村民互动,听取他们对建筑历史和苏东坡文化的介绍,展现客家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让观众不仅能欣赏到客家建筑的美,还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展现义合镇的“绿色”和特色美食部分,主要是通过空镜,展示东江、竹海、湿地公园、东江画廊等美景;通过挖掘义合鸭、义合酸笋、东江河鲜等客家菜背后的故事,传递义合镇特色的历史人文气息和人间烟火味。
据了解,执行此次影像创作任务的是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赤沙传媒“留”影南粤团队,该团队获得团中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团省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团队和优秀品牌团队等荣誉。此前,该团队曾拍摄《Hi,观音阁——外国留学生讲述广东省惠州市观音阁镇高质量发展故事》系列微纪录片,并在南方+等海内外多个网络平台推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