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骆湖镇种植多年生稻超千亩
做好“米”文章 走出产业发展新“稻”路
○本报讯 记者 曾敏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黄美萍 吴理通 昨日,记者从东源县骆湖镇获悉,该镇引进种植多年生稻1067亩,成为目前国内多年生稻产业化种植最大连片基地,预计达产后,每年产生效益约300万元。
骆湖镇下欧村盐东协作共富农场稻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熟练的操作下进行飞防作业,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洒向稻田。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数十亩稻田的农药喷洒工作。“我是下欧村的种粮大户,镇里的‘富镇强村’公司聘请我到农场开展育秧、农田管理、收割等技术指导工作。”下欧村村民欧玉兴说,除了自家种粮,他每个月还多了一笔4000元的收入,感觉家乡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了。
欧玉兴口中的“富镇强村”公司即东源县骆湖和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骆湖和美公司),系盐东协作共富农场的实施主体。“我们的股东有镇里的10个村(居),各村居认缴40万元。”骆湖和美公司总经理刘仕懂说,多年生稻非常受大家的欢迎,秧苗刚种下就已接到了深圳市绿森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预订。
看着长势喜人的多年生稻,刘仕懂的思绪回到了2023年年底。“听说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种植了多年生稻,我们走访观察后,发现这种水稻管护成本低,种植要求不高,平均亩产量也很可观,经过公司董事会多次商议,最终我们决定就种植这种水稻。”刘仕懂说。
在运作模式上,骆湖和美公司以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为主线,以“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订单布产”的模式,合作共建盐东协作共富农场多年生稻种植项目。稻谷成熟收割后,广东绿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绿森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将按国家指导价进行收购,确保稻米有销路。
据了解,多年生稻项目可为骆湖和美公司增加80万元至100万元营业额,各股东每年可获得5万元至10万元分红,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临时就业约500人次,带动人均每月增收1800元,解决6人至10人长期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约4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