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紫金县创新探索片区化办学模式

让每一个孩子“近”享优质均衡教育

2024-05-23 10:05:35 来源:河源日报

f26508c13283995c9c1d379b0cbac500_hyrbs0523004_006_01_s.jpg

■在紫金县蓝塘镇石城小学,来自不同教学点的学生们在一起学电脑,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文:本报记者 陈思芬 刘志勇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图:本报记者 杨李维

和以往的上学日一样,现就读于紫金县蓝塘镇石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刘思婷吃完早餐后便牵着弟弟的手,步行至大村小学。看到校车还未来,刘思婷和弟弟回到各自原来的班级,早读、自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还时不时向老师请教。不久后,校车来到了大村小学,刘思婷便和其他在此等候的同学一起,坐上校车前往石城小学开始一天的学习。

刘思婷的上学方式如今在紫金县并不少见。为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春季学期开始,紫金县16个乡镇实施片区化办学工作,截至5月,紫金县已有59个教学点成功开展片区化工作,共设35个片区中心校。

办学片区化 教学更优化

什么是片区化办学?片区化办学又是如何实施的?“简单来说,片区化办学模式就是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在不撤并学校的基础上,早上定时、定点把学生从原来的学校接到接受教学的学校上课,中午在上课的学校午休、吃饭,下午就定时、定点把学生送回原来的学校。”蓝塘中心小学党委书记赖小辉说。

作为最先试行该办学模式的区域,2022年以来,蓝塘镇统筹所管辖面上小学(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资源,按就近原则,以3个以上面上小学(教学点)为一个片区,一个片区设立一个校长(负责人),实施片区化办学管理模式。通过片区内学校的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逐步提升面上小学(教学点)的办学质量,不断缩小区域、校际差距,努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以前在大村小学上学时,我们班里只有11个同学,学习氛围没有那么好。来到石城小学后,感觉这里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都很好,同学们很友好,老师们也很有耐心。原来没有的美术课、电脑课、音乐课,这里也全都有,在这里学习很开心。”刘思婷说。

赖小辉表示,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善了农村师资薄弱且专任教师配备不齐的问题。不仅如此,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学科选择,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了五育并举,真正促进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近入学”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以告坑教学点为例,2022年春季,告坑小学学生开始接送至蓝塘中心小学进行教学,与教学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上一学期成绩对比,各班学生的平均分总体上升了近10分。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家长省心又放心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以县为单位制定、完善城乡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妥善处理好就近入学与适度集中、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的关系。在保障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片区中心校硬件设施、常住人口、交通条件、在校生人数等因素,各镇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若干个片区中心校,推进以乡镇为中心适度集中办学,推动乡村校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孩子们现在都不想放假了,就想上学。”大村村村民潘俊杰的两个孩子都在石城小城“异地上学”。看到孩子们现在对学习充满热情,潘俊杰喜上眉梢,“这里环境好、学校大、老师配备也比较齐全,我女儿来到这里后还当上了小组长,两个孩子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他们特别开心。”潘俊杰认为,片区化办学对山区教学很有好处,不仅教学资源更好了,而且有校车到原学校接送,中午孩子还能在上课的学校吃午餐、午休,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

“片区化办学模式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在不增加家长负担的情况下,不但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让家长节省了中午接送的时间和伙食的开支。”紫金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陈虹介绍,片区化办学在减轻家长负担的基础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多、家长看护难的矛盾。据统计,紫金县教学点有近58%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放学回到家后,沉迷电视、网络等现象严重,如今中午在学校休息,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午休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养成午睡的良好习惯。

优化师资力量

释放教师活力 

片区化办学开展以来,紫金县还释放出298名在编教师,31名代课老师,解决了教师编制不足,教学活力低的矛盾,有效地缓解了紫金县教师不足的问题。

紫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各类资金对片区中心校的政策倾斜,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师资力量,做好片区中心校和被片区化学校的教师统筹安排工作,释放教师资源整合活力。加强后勤保障,持续抓好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及硬件设施建设、生活教师配备、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盘活校舍资源,针对村民实际需求和校舍实际情况等,对无学生的教学点进行科学研判,改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乡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

    上一篇:征集涉企乱罚款问题线索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