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东源县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县域内住院率增幅全省第一

2024-04-30 09:36:09 来源:河源日报

1654be3308617a1ae71f5fab6fa608ab_hyrbs0430002_004_01_s.jpg

■医生为复诊人员解读检查结果本报记者 殷鑫 摄

■本报记者 朱晓颖 殷鑫

■通讯员 温志锋 卢育琼

“有知名专家在县医院出诊,我们看病不用出远门了。”4月26日上午,在东源县人民医院肝病消化门诊1号诊室,患者曾女士一边在手机上操作缴费,一边和医生聊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一定是人民群众。据统计,东源县2023年县域内住院率由51.4%提升至70.3%,同比增加18.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排名上升9位,告别了连续多年在全省57个县(市)中排名垫底的境况。

县域内住院率的提升,反映出越来越多的群众不再需要异地就医,是评价一个地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将“患者留在当地”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东源县卫健部门聚焦补短提能,强化体系建设,深化医改创新,初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基层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基础建设加“速”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老人家经常腰酸背痛,身体经不起舟车劳顿,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省心又省力。”在东源县中医院住院部,患者家属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家距离医院不到15分钟的车程,父亲常年因关节炎身体不适,来到该院做检查,经过3天的住院治疗,身体已大有好转。

2023年,东源县中医院中医专科综合楼完成建设,大楼里设备齐全,增加病房及医疗用房9800余平方米,床位增加100张,服务群众更便利,小病小痛就近医治,让群众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此外,东源县精神专科医院也于去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填补了东源县建县30多年来无公立精神专科医院的空白,是现阶段广东县级规模最大、设备最全的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东源县妇幼保健院新院新增床位150张,引进一大批先进设备;仙塘镇、双江镇等11家村卫生站中医阁完成建设,极大方便了当地及周边乡镇群众就近就医。

学科建设提“质”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月10日下午4时许,82岁的东源县居民陈叔突发胸口疼痛,来到东源县人民医院就医。“到院后立即按照胸痛绿色通道流程处置,经过急诊心电图诊断其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与家属沟通病情后,立即启动手术绿色通道。”东源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孙熊滨说。近年来,该院医疗水平持续提升,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患者及家属遂打消了转院救治的念头。最终,经过4小时的接力救治,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转危为安。

随着“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在东源县人民医院挂牌并正式启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溶栓治疗等业务水平持续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多学科联合协作模式进一步构建,全链条无缝衔接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县域内三大中心防治网络不断健全,学科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该院胸痛中心已成功开展24例介入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方便、高效、安全的治疗措施,避免了转院路途中的风险。

医共体建设扩“能”

让优质资源沉下去

如何让各级机构联动起来,形成医疗资源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服务群众?东源县转变医疗服务模式,组建医共体建设专班、专科联盟,带动县、镇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每逢周一,医共体牵头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院组织5名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技术指导工作,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护理服务等能力水平。”东源县卫健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安排临床医疗专家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以每月4次的教学查房、医生坐诊、开展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县级公立医院派遣21名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到2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帮扶,强化医共体“资源共享”作用,提高综合诊疗服务能力。2023年,东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8.53%,超过省目标要求3.53个百分点。

近年来,东源县医共体总院以影像中心为依托,在船塘、仙

    上一篇:“五大行动”赋能“百千万工程”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