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今年计划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14.13万亩
护林防虫守青山 筑牢生态绿屏障
■除治工人在和平县阳明镇大楼村内的一处树林里清理感病枯死的松树
■文:本报记者 周慧荷 叶春雨
■图:本报记者 林科
走进和平县阳明镇珊瑚村,只见群山起伏,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层层叠叠,十分秀丽,油光发亮的枝叶展示着它们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和平县林业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每年投入大量防治资金和人力物力,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减缓了松材线虫病在和平县的传播蔓延速度,有效保护了和平县森林资源安全。
自《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以来,和平县累计实现发生小班减少266个,发生面积减少1.92万亩以上,病枯死树数量降幅达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得到市林业局表扬。今年,和平县计划全年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14.13万亩。
科学精准除治松材线虫病
近日,一场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除治工作在和平县阳明镇大楼村的一处树林里开展。现场,伴随着阵阵电锯声,一棵棵感病枯死的松树轰然倒地,除治工人将异常枯死的松木主干和枝杈依次进行收集、堆积,在护林员、森林消防员的监管下焚烧……
据了解,松材线虫病是重大植物疫情,是由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侵染松树引起的松树传染性、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致病力强,致死速度快,是松树的“瘟疫”,松树感病后快至40天就会死亡,如不加以除治,只需3年至5年就会毁灭整片松林。
“松材线虫主要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樟子松等松科树木。”和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何斌枭介绍,染病的松树会迅速枯萎,针叶由绿变黄,由黄变成红褐色,整株(或局部枝条)萎蔫枯死,针叶当年不脱落,松材干枯、没有松脂,木质部有蓝变现象。
“松材线虫病通常分为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二种传播方式。”何斌枭向记者介绍,自然传播主要是松材线虫藏在松褐天牛(传播媒介)身上,当松褐天牛到健康的松树枝梢上取食时,松材线虫会通过取食造成的伤口传播到健康树上;人为传播主要是将染病松木或由其做成的包装箱、电缆或光缆盘、运输垫板等运到其他地方时,这些材料中隐藏的松褐天牛就会把松材线虫病传染到新的地方。
盯紧质量打好青松保卫战
去年6月,和平县林业局负责人率队到青州镇推进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和松材线虫病疫点拔除相关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对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实施推进,特别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结合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建设性交流探讨,强调在“包山头、清疫木、严监管、重修复”等措施上协同发力。
去年,和平县林业局经公开招投标,主要开展和平县202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以及和平县青州镇202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防治面积分别为4万亩和9100亩。项目实行一年度绩效承包制,1月至3月为松材线虫病集中除治期,开展疫木集中除治清理消杀,防治完成率达到100%;质保期内4月至12月为“即死即清”阶段,发现一株及时清理一株;同时,定期开展防治质量巡查监管,完善落实防治质量绩效承包制,确保防治取得实际成效。
通过项目的实施,2023年,和平县实现了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压减1.1万亩,青州镇实现无疫情。
落实防控措施全面“围剿”
青州镇取得的成功,是和平县近年来落实防控措施、全面“围剿”松材线虫病的工作缩影。
今年以来,和平县林业局主动作为,提早谋划,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示范项目面积6.14万亩,计划全年完成防治任务14.13万亩,防控覆盖全县17个乡镇。和平县林业局将深入推进青州镇松材线虫病疫点拔除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计划2024年底完成青州镇疫点拔除的省定任务。另外,加强主要交通沿线、城镇、景点周边等重点生态区域的防治工作,打造以点连线带面的高质量防控新格局。
据悉,和平县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已于1月初进场开工作业,截至3月28日已完成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求的冬春季疫木集中除治工作。从4月开始进入疫木“即死即清、动态清零”阶段,随着气温的升高、松褐天牛的活跃,松材线虫病枯死树将逐步进入爆发期。接下来,和平县林业局将从监测监管、组织保障上强化除治工作,确保防治取得实效。
和平县林业局呼吁,希望群众进一步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来,做到不阻挠除治人员采伐消杀疫木;做到房前屋后不堆积疫木,避免造成疫木流失;做到不偷采疫木进行流通贩卖,避免造成松材线虫病疫情人为传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