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源城区埔前镇莲塘岭村“新农人”罗秋文、吴春梅:

逐梦田间地头 创造幸福生活

2024-01-16 17:41:21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罗秋文、吴春梅夫妻俩在劳作。

■文/图:本报记者 肖斌

“在小小的大棚里摘呀摘,摘小小的番茄,真呀真开心!”近日,在源城区埔前镇莲塘岭村的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里,不少游客带着孩子体验采摘乐趣,小番茄的种植大棚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只见该体验园负责人罗秋文、吴春梅夫妻俩来回穿梭种植大棚之间,招呼着采摘小番茄的游客们。

2020年,罗秋文和妻子吴春梅放弃了在广州经营多年的糖水生意,毅然返乡创业。现如今,通过夫妻俩的努力,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实现了集种植、休闲、娱乐、饮食、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夫妻俩成为我市的农村青年“创业之星”,创办的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在2023年被评为河源市“双创杯”创业创新大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入围项目。

放弃大城市生意

扎根乡村种果蔬

“你不要像我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当农民。”从小,罗秋文跟着父母在莲塘岭村生活,成长的道路上,他始终记得父母的这句告诫。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去广州就业创业。

罗秋文说,在广州的10年里,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也和妻子一起做过生意。可是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带来了内心的疲惫,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向往的是小时候在田间地头的农耕生活,享受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

“2018年,听到他要回乡创业,我是十分不愿意的。后来他就去了珠海的农业研究机构工作,我被他的执念给打动了,也跟着去工作,提升种植经验。工作2年后,便把在广州经营的5家糖水连锁店盘了出去,回到他的家乡搞农业。”吴春梅说,在广州长大的她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家里人极力反对她去搞农业,但是为了丈夫的梦想,她陪着丈夫一步步开展“田园计划”。

2020年,罗秋文、吴春梅夫妻俩回到莲塘岭村,注册成立了河源市村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亩地,当起了“新农人”。返乡创业以来,他们常常忙碌在大棚里,从锄地播种、病虫防治到浇水施肥,从叶片生长到采摘果实,几乎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我虽说积累了2年的种植经验,也仅是掌握传统的种植方法。”决定返乡创业后,罗秋文下了一番苦功,他多方考察学习、翻阅农业资料,研究不同果蔬品种的优良种植方法,力图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打造成当地种植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探索农旅融合发展

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冬日时节,在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的大棚里,小番茄生机盎然,如玛瑙般挂满藤蔓,有金黄的、有嫣红的……一眼望去,藤上的果子千般俏,陌上绿叶正当时。罗秋文、吴春梅夫妻俩穿梭在该体验园内,一边向游客介绍农旅项目,一边忙着帮游客采摘小番茄。

目前,夫妻俩将果蔬种植与乡村体验游相结合,把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发展成一家集种植、休闲、娱乐、饮食、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而随着乡村游的兴起,亲子游、观光游、采摘游已成为村意浓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的主要销售渠道。“大棚里种植的是多彩口味小番茄,现在正是上市季节,每到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前来采摘。西瓜正育种培育,年中时就可以上市了。此外,还种有菜心、白菜、芥蓝、玉米、包菜等,目前该体验园的年产值达300万元。”罗秋文说。

“为了带动村民就业,体验园请的都是周边村的村民,还无偿为村民提供大棚种植技术。”吴春梅说,目前体验园种植面积有100亩左右,还配套了乡村民宿及餐饮产业,带动周边村的6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

“我们村有几名村民在这里长期就业,每个月至少有3600元的务工收入,用工高峰期时,有60多名村民到这里务工。”莲塘岭村村民刘焕玲说,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跟孩子,又增加了收入,乡亲们十分高兴。

罗秋文、吴春梅夫妻俩在发展新型生态农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农业+第三产业”模式,目前已与仲恺农业品牌创新研究院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乡村“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拓展团建活动、研学教育、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等农旅项目,实现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