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助农增收
搭上“致富快车” 点燃“双创”梦想
■本报记者 王亚娇
“目前,产业园内有12名带货主播,包括‘80后’‘90后’‘00后’,去年的直播带货销售金额约532万元,今年的目标是800万元。”源城区“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运营总监谢通武说。
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于2017年5月正式打造运营综合型农村电商服务基地——双头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2023年,在源城区人社局、源城区农业农村局共同扶持建设下,该创业园提质升级为河源市源城区“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进一步打通完善农村农副产品电商发展的链条,并结合“融湾”“融深”要求,全面推动农村电商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近年来,运营团队巧用电商扶农助农,通过淘宝、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直播平台推广营销本地特色农产品,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专业电商直播团队
电商平台可以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助推乡村振兴,而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子商务市场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培养直播电商人才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本土人才培养很重要。”谢通武说,目前主播都是本地人,他们对电商直播感兴趣,经过多轮培训后才上岗。
“欢迎所有直播间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款万绿湖鱼干……”在产业园直播间,主播刘涛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向大家介绍这款鱼干。刘涛是双头村人,他学的就是电子商务专业,去年11月,他回到了家乡,看到村里发布电商培训的通知,觉得在家乡创业非常不错,于是就加入了电商直播团队,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谢通武说,刘涛是“00后”,是一位很有干劲的年轻人,做事踏实,不仅可以直播带货,还可以拍摄、剪辑视频,是一名“多面手”,也是团队的“新鲜血液”。
相较于刚刚加入的刘涛,已经在产业园工作了5年多的李运青已是团队的骨干,经过不断学习,目前他主要负责电商产品的供应链以及运营工作,平时也负责一些新主播的培训工作。“这里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是剪辑师,人人都是带货主播。”李运青说。
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领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党建+云端创富”创建活动具有积极作用。产业园立足村民创业,定期组织各种技能培训,对想学习、想创业致富的村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为发展目标,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谢通武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充电商直播队伍,提升电商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把更多电商骨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电商经济成
助农增收“新引擎”
走进源城区“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展示区,埔前香米、魔芋酱、五指毛桃、鱼干等200多种农特产品映入眼帘。
“我们会对产品进行定期更新,也会选择一些销售量高的商家进行深度合作。”谢通武说,产业园还打造了“双嘉园”自主品牌,将埔前有特色的农产品纳入其中,进行统一营销,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农增收。为了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谢通武与市区多家电商企业联动,提高快递总量,减少物流成本。
“销售农产品不是直播团队唯一的工作,我们还通过直播推荐埔前镇的农产品采摘项目,以及研学基地等。”谢通武说,去年底,双头村草莓园、沃柑园开园,直播团队通过线上推荐,直接带动了当地草莓、沃柑的销售。此外,产业园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0多万元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源城区“E网兴农”农村电商产业园不仅是一个电商项目,还是一个综合型农村电商服务基地,是农业、农副产品、教育、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孵化基地,这对于乡村人才回流、产业项目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双头村先后引进了双头双创农产品配送中心、广东省河源市双头爱渔种养合作社,开发了双头村耕育田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等,通过“党建+云端创富”的加持,实现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产业、集体经济产业回馈村民的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