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院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你的成长 我来守护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现在我在学校很快乐,感觉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感谢法官阿姨对我的帮助!”日前,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市中院)刑二庭到某校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回访,对该校新生小李(化姓)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小李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稚气未脱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刑二庭庭长黄莉也被感染了,欣慰地与小李相视而笑。
法官出手传温情
4个月前,刑庭受理了一起二审案件,小李是案件受害人,未成年的她因交友不慎受到人身侵害。案情并不复杂,被告人服从一审判决,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案件结案了,但法院的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
“我想继续读书,不想那么小就在社会上混。”小李在其母亲带领下来到市中院,请求帮她找一所学校继续上学。原来,案发后,因各种原因小李无法再回到原就读学校读书,已经辍学近一年,至今未返校。
看到眼前这个女孩没有被不幸压倒,依然乐观开朗,黄莉很欣慰,也想尽力帮助小李,让她回归校园。
一波三折显担当
黄莉等人带着书面函前往某教育局。该教育局综合考虑学位等问题,以就近安排为原则,很快确定了小李家附近的一所学校。
但是事情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刑二庭与该校联系时,该校工作人员以学校在小李家附近,可能有小李的小学旧同学就读,会揭其伤疤为由,建议小李另择学校入学。
无奈之下,刑二庭只好再次来到某教育局,黄莉说:“时间不等人,小李已经休学一年,不能耽误她在新学期入学了!”教育局也表示一定会加快解决此事。
经学校摸查,该校并无小李认识的同学,可以避免引起二次伤害。随后,该校主动与小李母亲进行沟通,对入学事宜进行了确认。
眼看事情就要尘埃落定了,小李和母亲打来电话称:“我们商量后,还是更想去另一所学校。那所学校有一位刘老师(化姓)以前教过小李,人特别好、特别负责任,对小李也挺关照。”
虽然又起波折,但是刑二庭决定尊重小李母女的意愿,随即与教育局和该校进行联系。这次,事情顺利多了。该校知道情况后,当即表示欢迎小李就读。
温馨回访暖人心
小李终于顺利入学了。
她在学校能融入集体吗?学习跟得上吗?刑二庭一直牵挂着小李的情况。近日,黄莉等人来到学校进行回访。
小李在见到她们的一瞬间就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亲切、感激之情都写在脸上。
学校老师表示,小李与同学相处融洽,人缘不错,也服从学校管理。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只要她不放弃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考上职业高中是没有问题的。
“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会很珍惜的。”小李对黄莉许下承诺。
回访即将结束,办理刑事案件多年、一贯利落的黄莉此时变得非常“啰嗦”,一会鼓励小李:“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需要自己走,你一定不能松懈。”一会反复拜托校长和老师:“请加强对小李的指导、关爱,督促她加强补习功课,让她以后拥有一技之长……”
“我们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中一直坚持刚柔并济的理念,准确定罪量刑的同时,也给予涉案未成年人心灵上的救助帮扶,尽力让被告人走出迷途,让受害人弥合伤痛。”黄莉介绍道。
2023年,全市人民法院判后回访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80余人次,发放司法救助金共2.8万元。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家庭调查38人次,开展送法进校园等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6场次,发出司法建议18份,积极构建未成年人司法关爱机制,努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