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工作亮点观察

便企利民护安全 创新服务提效能

2024-01-03 10:02:00 来源:河源日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市场安全监管,优化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创新服务,全力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持续深化改革

聚焦便企利民

“住所使用证明需要哪些文件?哪些需要原件?哪些需要盖章?”

为解决企业在登记注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场地材料“准备难”这一烦心事,近年来,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通过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以及试行住所自主申报承诺制等措施,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释放场地资源,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便利市场主体准入。

提升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度。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证照联办”两项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大力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加强全程网办的导办帮办和宣传服务,2023年1月至11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0107户,同比增长3.59%;其中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28714户。

推动我市标准地址库建设。已经实现全市范围内市场主体在登记注册时住所(经营场所)与我市不动产地址库(即标准地址库)对接工作,实现在线查验核对。

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制定印发《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6项具体措施和3个有关要求,指导各县区市场监管局推动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2023年1月至11月,各县区共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70户,同比增长48.94%。

深化药品化妆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专营乙类非处方药的经营者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实施告知承诺制,对药品等关系公共安全和群众健康、不具备取消审批或实行告知承诺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压缩审批时间、压减申请材料等方式优化审批服务,特殊药品运输证明审批等许可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简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申办直营店行政许可办理程序。

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要素市场运行监管行动。成立全省首家农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开展涉农专利转化对接活动,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

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发展质量

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有效发挥质量强市办的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完善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广泛开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宣传活动。围绕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主导产业,开展2023年“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共服务医疗卫生单位154家次、企业3245家次,共检定/校准计量器具95758台件、免收检定费用660万元。

实施区域产业集群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夯实质量基础建设。针对眼镜、家具、儿童用品、化肥、建筑钢材等质量问题集中的18类产品,开展集群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2023年,新创建省级标准化试点1个,在建2个国家级、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立项地方标准9项,新增“圳品”12个,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07项。加快推进计量标准建设,2023年,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6个,目前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共有227个。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广东省质量监督加工食品(饮用水)检验站(河源)地表水项目的检测能力水平。

服务创新发展

提升保护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保护指导,组织开展2023年“清源”“护航—2023”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印发实施《2023年河源市战略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工作计划》《贯彻<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推进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等,强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指导服务。

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围绕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2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设立我市首家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帮助企业的专利申请授权时间从22个月压缩至3个月。2023年,我市2个项目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个项目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中获得“商标品牌培育银奖”,1个产品在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中获得“广货好手信”称号;6个项目在首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2个金奖、1个银奖、3个优秀奖和1个最具投资价值奖,获奖总数居粤东西北第二。目前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5家、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2家,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的企业累计达111家。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举办知识产权专利转移转化对接活动,联合多部门制定印发《河源市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年,共举办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系列活动21场,惠及企业300余家;与8家金融机构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为我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7亿元。

强化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建立地理标志申报项目储备库,“康禾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我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积极推动“河源米粉”等地方特色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立服务河源米粉产业和品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牵头起草了我市擦亮以“河源猪脚粉”为代表的河源美食品牌实施方案。

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市政府与省市场监管局共建绿色崛起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在灯塔盆地成立全省首家聚焦农业领域的实体化运作的农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并成功获批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着力推动我市农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完善审查机制

维护公平竞争

统筹协调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一步强化反垄断工作。推动各部门完善内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做好增量政策措施的审查和存量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2023年,全市共自查清理现行有效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类文件共672份;部署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专项行动,全市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26户次,发现涉嫌反垄断行为问题线索2条。

强化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涉企收费治理,加强涉疫物资、生活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工作,2023年,全市共立案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案件47宗。组织开展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

加强安全监管

守住发展底线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监管,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提质行动、“湿粉统一查”行动等。落实省、市民生实事工作,全面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食品抽检任务;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90.12%;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持证率100%、公示率100%。

深化药品监管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两品一械”跨县区综合监管模式,在连平县试点建设农村“药安员”队伍;探索建立全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积极推动药品安全实现多元共治格局,在全市设立300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定点。深入开展药械化专项整治行动,我市药品、化妆品常规检项能力参数覆盖率均达100%。做好民生实事,完成我市药品生产企业在产国家基本药物制剂4个品种全覆盖抽检。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产品监管建库工作,全市已经建立了8.52万户制造业生产者、销售者的档案数据库。强化工业产品、危化品及生产许可证后的事中事后监管,从生产环节到标准化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充电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系列行动。动员部署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推动落实工业产品经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定,目前已有806家企业配备质量安全总监。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燃气安全整治、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案件查处行动,持续开展小锅炉专项排查整治、中小游乐场所大型游乐设施及客运索道专项整治、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开展“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

做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执法办案效能。加强网络交易监测监管,2023年,我市累计监测网络主体23470家次,发现及处置涉嫌网络违法行为49宗。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强重点领域广告导向监管,2023年,共查办各类虚假违法广告案件47宗。开展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全市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全市103家市场完成升级改造,总改造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稽查执法行动、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等。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322宗,移送公安涉刑案件19宗。

夯实履职基础

优化监管体系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试行)》《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图(试行)》《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试行)》和《关于“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方案》。加强行刑衔接,出台《河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源市公安局协作工作制度》。

强化信用监管。深入开展经营主体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用监管数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统筹做好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信用承诺、“双公示”等制度,制定印发《河源市市场监管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整合,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深化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关于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展深加工农产品质量提升三年工作方案》,统筹一体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夯实基层建设基础。扎实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东源县县城市场监管所成功创建我市首个国家级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厚植市场监管文化。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精心打造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品牌,不断丰富“河源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市场监管在线”《河源日报》专栏等宣传内容,同时在河源广播电视台新开设“聚焦市场监管”专题栏目,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模式,用心用情讲好市场监管“好故事”。(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戴小茜)

    上一篇:简讯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