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技术升级 模式创新 降本增效

虚拟主播“上岗”有啥不一样?

2023-12-26 09:54:02 来源:河源日报

“欢迎所有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零食价格非常优惠……”深夜时分,某短视频食品直播间的数字人小嘉已经连续直播了24小时,依旧神采奕奕地介绍面前的商品。小嘉在外表、声音、神态等方面拟人程度极高,若不是直播间右上方标注着“虚拟主播”,不少观众会误认为自己是在和真人主播实时互动。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成为电商领域的“标配”,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主播是直播带货领域的新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直播行业延续了良性发展态势,以数字人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新兴产品技术助推行业降本增效。

据了解,根据数字人物的图形维度,常见的虚拟主播有两类:一类是2D数字人,通过采集真人的图像、声音,利用唇形驱动、动作驱动等相关算法制作数字人形象,短视频平台常见的带货数字人便是此类;另一类为3D数字人,这类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涉及真人扫描、3D建模等技术,从面部轮廓到服饰场景需要自定义打造,往往以动画人物形象出现,适用于虚拟IP人物的制作。

除了直播带货之外,数字人虚拟主播还在广电融媒等领域“上岗开播”。8月底,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山东广播电视台虚拟主播岱青、海蓝,闪电新闻虚拟主播小妮,浙江卫视、Z视介宋韵文化推广人谷小雨等10位虚拟主播引发关注。

在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各类传媒机构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行业带来的新变化,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人虚拟主播重构广电融媒的服务场景,对于传媒领域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监管力度加大、技术水平提高,数字人虚拟主播将以低投入、高产出、续航久的内容生产模式,推动相关行业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整理:彭冲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上一篇:志愿者情暖270名环卫工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