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上陵镇下“竹”功夫,做“竹”文章
“竹”梦高质量发展
■和平县上陵镇是“毛竹重镇”,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基地。
■文:本报记者 王亚娇
叶春雨 冯晓铭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近日,和平县上陵镇结合“双百行动”,邀请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江敬艳博士,作“上陵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汇报与建议”专题培训,助推上陵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陵镇是“毛竹重镇”,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基地。今年以来,上陵镇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坚持做活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下“竹”功夫,做“竹”文章,“竹”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目前,上陵镇有毛竹资源面积约12万亩,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共有集体经济组织303个,其中经济联合社17个,经济合作社286个,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竹制品加工企业就业,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今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423.3万元,同比增长84.5%。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竹林风景线
沿着粤赣高速公路到达上陵镇高速出口,“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冬日暖阳下,耳边不时传来竹叶间沙沙作响的声音。
上陵镇竹林四季常青,生态环境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是个宜居且适合发展旅游的绿美小镇。上陵镇林地总面积18.7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40.78万立方米,其中,毛竹资源面积约12万亩,立竹库存量超过2400万株,年产毛竹400万株以上。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主要以翠山村竹林为主,周边30多平方公里成片毛竹林,覆盖率高达83.5%,竹林内空气清新,含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素有“绿色海洋世界”之称,是和平县新八景之一。
“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以‘识竹’‘赏竹’‘游竹’‘恋竹’‘美丽乡村’为主题,计划建设一条全长6.15公里的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竹林绿道,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建成后将完善区域旅游业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上陵镇党委书记谢智力表示。
“上陵镇土层结构很好,水资源条件也很不错,适合竹子的生长。”江敬艳说,当前正是竹林管护的黄金期,要做好竹材结构的调配,“老中青”结合保护,更有利于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延伸竹产业链条
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上陵镇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机器,有条不紊地加工竹制品。
“这里主要生产牙签、筷子、蒸笼等竹制品。”翠山村党支部书记周月剑说,该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村里还有20多人在厂里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
近年来,上陵镇投入乡村振兴债券资金530万元,对翠山村翠林竹制品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该加工厂毛竹年加工能力从原来的4000吨提升至8000吨,年产值超1000万元。
眼下,正是挖冬笋的好时节,在河源三乐善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打包新鲜冬笋,通过快递发往广州、深圳等地。“今年竹笋的产值大约有100万元,而公司的总产值大约有5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叶敏说,公司每年为10个村带来分红收益,其中,上陵镇三乐村每年可获分红6万元,其余9个村每年可获分红1.6万元。
谢智力表示,上陵镇将二产作为竹产业发展的重点,紧扣产业布局,不断丰富产品供应,提升技术水平,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发展。目前,镇里正积极推进竹制品产业园规划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竹制品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壮大现有的本地优势企业,逐步促进竹产业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精深加工领域发展。
三产联动发展
翠山竹海扬帆前行
“国家发布的新政策为上陵镇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谢智力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
记者了解到,除了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上陵镇还有寨西将军山、罗村羊角石、米福盘石等旅游资源。
对此,江敬艳建议上陵镇实施三产联动发展。他表示,上陵镇的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美食等,引进一批精品民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主题路线,带动越来越多热爱户外旅行的人群到上陵镇休闲度假,在此基础上再做好一产的养护和管理,拓宽二产的精细加工和产品研发,从而实现融合发展。
惠州学院驻和平县“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张莉琼表示,该服务队计划将上陵竹产业发展作为“双百行动”助力和平县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围绕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竹产品的加工和研发等,做深竹子立体经营的大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