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评选结果出炉

紫金县法院一项目入选

2023-11-21 09:49:40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紫金县法院将“客家擂茶调解法”运用到家事、邻里、亲戚朋友间的借贷、合同等类型纠纷中。(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叶芊秀 陈碧霞 日前,省高院通报了“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评选结果,全省共有10个项目入选。其中,紫金县法院“汲取客家传统文化精华 助力诉源治理”项目榜上有名。

近年来,紫金县法院秉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司法理念,不断挖掘、创新、丰富人民法院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以“客家擂茶调解法”“饶让调解法”“禾坪说事”等工作方法为特色的“和文化”品牌,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文化彰显司法文明之义。

形成客家擂茶调解法——民情在擂茶中掌握、劝和在话茶中体现、矛盾在品茶中化解。紫金县法院通过总结提炼出擂茶文化中“和谐”“礼仪”“孝亲”3个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家事、邻里、亲戚朋友间的借贷、合同等类型纠纷中。其特点主要是在“擂茶”过程中消除双方对立情绪;在“话茶”过程中引导双方冷静,消除双方芥蒂,拉近双方距离;在“品茶”过程中多倾听群众呼声、增进群众感情、了解案情事实,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释法析理、回应诉求、传递关怀。

形成饶让调解法——“饶让巷”古为今用,“和理念”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价值与和谐司法理念有机结合。紫金县法院基于当地“饶让巷”的历史背景创设“饶让调解法”,以客家饶让文化“谦、和、礼、让、合、孝”为核心,将“和为美、和为贵、和为祥、和为福、和为先”的和谐理念与司法工作有机结合,并运用到诉讼案件调解工作中,通过“聊、劝、让、和”4个工作步骤,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力促和谐建设。

打造“禾坪说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能进禾坪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矛盾化解在身旁。“禾坪”,在客家人地区指家门口类似广场的空地,也被称为晒谷场,当地的老百姓茶余饭后便会在“禾坪”上唠家常、谈闲事。紫金县法院以此为灵感,借助驻镇法官、驻村法律顾问、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多元化结合的“评理说事团”,形成村(居)委会—各镇综治中心—驻镇法官的工作模式闭环,多方携手入户“禾坪”解决群众纠纷,以座谈交流形式将“话筒”交给群众,在司法工作中凝聚共识、共商解决之道。

打造“法律赴圩”特色普法品牌——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纷用法、维权靠法的社会氛围。汲取客家地区独特的“集市民俗文化”,立足边远山区多、管辖乡镇面积广的地理环境,在乡镇农村圩日之际,利用圩日人流量大的特点,常态化开展“法律赴圩”特色普法活动,通过法律知识问答互动、现场咨询等形式,让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让“和文化”接地气、润民心。2022年以来,紫金县法院开展各类特色法治宣传活动60余次,向群众发放普法宣传册子1万余份。

    上一篇:守护百年古榕 留住乡愁记忆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