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道德模范杨秋菊努力做好“警察蓝”背后的“巾帼红”
走过阳光和骤雨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杨秋菊获评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十佳警嫂”。
■文/图 本报记者 苏勇军
见习记者 廖司弦
警察家庭的顶梁柱不是警察,而是警嫂。平凡生活里,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儿媳,是每个家庭的“半边天”。
在我市警嫂中也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代表,她就是杨秋菊,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一名工程师。
回顾杨秋菊和丈夫杨国权16年的婚姻,贯穿其中不变的是陪伴和支持。两人共同走过人生的阳光明媚和暴风骤雨,杨秋菊始终是丈夫从警之路坚定的支持者,家庭生活勇毅的陪伴者。2022年,杨秋菊获评孝老爱亲“河源市道德模范”。
结婚16年
夫妇事业“比翼齐飞”
杨秋菊与丈夫于2007年结婚。结婚后,夫妻俩像是暗中比赛,几乎每年都有各种荣誉证书带回家。
杨秋菊在工作中,每天忙着制作环保宣传资料。她除了承担宣传任务,还主动学习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做到随时可以根据工作岗位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她每天不是在办公室埋头整理资料,就是下乡进村开展调研,把基层环保工作摸得一清二楚,并主动对接媒体,让市民更加了解环保工作,多次获评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杨秋菊还是一名优秀的民革党员,自2019年加入民革党组织以来,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先后参加《农村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关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有效解决我市电力能源供应问题的建议》课题调研,其中多个课题获上级表彰。
在杨秋菊的支持和鼓励下,杨国权从民警岗位一步一步成长为警队的中层骨干,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获得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三次、优秀人民警察一次、先进个人一次、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优秀党员三次等。2021年5月,杨国权被调到河源国家高新区派出所负责全面工作。说起这一切,杨国权说:“我的荣誉证书上写的是我的名字,但它有一半属于我的妻子,而我妻子的荣誉证书却是真正只属于她的。”
努力经营家庭
当丈夫的“后盾”
婚后,杨国权出差、加班是常事,节假日更是没陪过家人。看丈夫每天都累得要“散架”,杨秋菊总是主动承包所有家务。孝敬老人、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毫无怨言。逢年过节,杨秋菊就自己领着孩子看望老人,让丈夫安心值班。
2011年11月的一天,大女儿突然发高烧,家里能用的药及物理降温的办法都试过了,孩子还是高烧不退。杨秋菊急得团团转,掏出手机欲拨打丈夫的电话,可又想到他说近期辖区内频频有敲车窗盗窃案发生,不时有市民报案,这段时间他带队伏击,一定要将案犯缉拿归案。她拿起手机又放下,自己打车带孩子到医院。
女儿打了退烧针还不见效,杨秋菊在医院走廊里抱着女儿等待其退烧。经过一夜的就诊观察,在快天亮时女儿终于退烧了。此时,杨国权与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盗窃案侦破。当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杨秋菊除了担心更多的是心疼,只能把彻夜照顾女儿的事情轻描淡写地略过,让他能安稳地睡个觉。
时间一天天流逝,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他们依然是聚少离多。
今年,杨秋菊和丈夫响应国家号召,又迎来三胎,对于她和丈夫来说,又带来一个新的挑战,杨秋菊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陪伴和教育孩子上。
生活不易,警嫂不易,但杨秋菊从未后悔过自己的抉择。坚定的支持和陪伴,是杨秋菊作为警嫂始终如一的选择,也是她对婚姻、对丈夫最长情的告白。
对于获评“河源市道德模范”,杨秋菊表示,这是对她16年警嫂付出的认可和鼓励。警嫂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付出,警察的爱是最大的爱,警嫂的情是最真的情。作为一名警嫂,她会继续支持丈夫的工作,努力当好贤内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