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我市各校深入落实“双减”政策

多措并举做优课后服务

2023-09-05 09:48:03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朱惠思 肖斌

新学期,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各校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多措并举,落实“双减”政策,在减负提质增效的同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双减”减负提质

昨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市一小、市二小、市三小、市四小等学校纷纷开展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知识、文明礼仪等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进一步让“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源城区越王小学,教学楼的每层办公室门口均设有作业公示栏,以此监督、控制学生作业不超过“双减”的相关规定。不仅如此,该校还坚持“减总量、控时长、提质量”原则,在作业质量上做“加法”,积极探索“基础+提升+特色”的作业模式,分层设计作业并重视学生差异,从“量”和“质”上转变作业布置模式,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一场重塑教育生态的‘及时雨’,更是一个提升育人质量的新契机。”江东新区正德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密切关注“五项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对作业进行细化管理。教务处定期做好作业情况调控与反馈,从而让学生作业“透明化”,统筹规划“合理化”,落实质量“有效化”。此外,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该校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提高教学意识,关注课堂质效,立足课堂变革,助力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因地制宜做优课后服务

我市各小学结合实际,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托管服务。市一小以打造“幸福教育”为目标,把牢减负与增效的着力点,实施幸福计划,设置“1+2+N”课后服务模式,通过开设社团课堂、体质训练课等丰富完善的课后服务趣味课程体系,彰显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特色,走出了极具特色的作业减负之路。

江东新区正德实验小学采用“1+X”课后托管模式,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载体。其中,“多彩课程”以兴趣培养和特长培育为目的,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开设多个拓展特色课程,内容涵盖艺体多个门类,有古筝、舞蹈、书法、创意美术、编程等,由专职教师授课辅导,让学生在校内就学会、学足、学好。

“做好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学校严格落实‘5+2’课后服务工作,全体教师参与,聘请第三方社会机构专业人士加入,坚持以学科强基为主、结合多彩社团、体测训练等项目,科学合理设置课后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源城区越王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学期,该校将继续抓好“双减”政策的落实,在课堂学科学习和课后特长发展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开设了60多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抓实干、提质增效,助力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更新理念增强信心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