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源城区埔前镇以联镇包片工作为抓手

打造农业强产业优文旅旺标杆 激活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2023-09-01 09:41:30 来源:河源日报

35f486ddbf11d3d20e591ec1ff64d59d_hyrbs0901001_005_01_s.jpg

近年来,埔前镇通过产业带动,将该镇东片区发展成集文化旅游、研学科普、田园观光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型片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夏日田园,风光无限。在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水果博览园,多品种的葡萄即将进入采摘期。放眼望去,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掩映在绿叶当中,甘甜沁人的果香扑鼻而来,让人心动不已。

另一边,埔前镇坪围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项目,5个月前投放的3万多尾桂花鱼苗已经长大“出库”上市,第二批鱼苗即将“入池”,预计今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双头村、坪围村分别是埔前镇东、西片区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点村庄。近年来,埔前镇立足河源市“入户大堂”的定位,以市领导同志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为牵引,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全力打造东片区“智慧农旅”、西片区“蔬香田园·静谧山水”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多措并举谋发展、促增收。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埔前镇16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5万元,3个村已超100万元,实现了年初计划“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五村连片 组团发展

一村一韵绘制振兴新画卷

走进埔前镇,远方郁郁葱葱,脚下禾苗青青,游人欣然而至。埔前镇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春沐源小镇、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等重点文旅项目落地于此,罗焕荣故居、高围村荷花基地、陂角村蔬香园等项目人气旺盛,农文旅资源非常丰富。

“在市领导的挂点督导下,埔前镇西片区‘蔬香田园·静谧山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乡村旅游方面,在春沐源、巴伐利亚、客天下三大景区的辐射带动下,陂角村蔬香园举办了田园灯光秀,人气高涨,埔前村乐心农场、天文科普基地‘研学游’持续火热。同时,也带动了杨家小院、白云墅和榄树下、田心源等一批优质民宿、农家乐发展,让村民可以就近就业。”埔前镇人大主席李少辉介绍道。

根据规划,埔前镇西片区的坪围村、上村村、高围村、陂角村、埔前村5个行政村被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其中,坪围村为生态养生型乡村,上村村为红色文化教育型乡村,高围村为民俗风情体验型乡村,陂角村为旅游度假型乡村,埔前村为“互联网+农业”型乡村。

无花果、五指毛桃、兰花、桂花鱼……在西片区“蔬香田园·静谧山水”示范带,多个特色产业“争奇斗艳”。在坪围村,温室大棚内6万株兰花苗正茁壮生长,两个月后将冒出花杆,准备过年开花。2021年,坪围村党支部与省农科院花卉所党总支部结对共建,共同打造了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兰花温室大棚基地,不仅解决了村民在家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集体收入增加。

“今年兰花项目预计产值200万元,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坪围村党总支书记李远通说,坪围村正在引进广东四季厨房肉牛养殖项目,养殖大棚基本搭建完成,即将投产第一批牛。

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埔前镇西片区各村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示范带整体提升、组团发展,打造美丽乡村连片示范村。

智慧五村 农旅融合

因地制宜助推乡村多元发展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款‘下饭神器’——来自埔前镇双头村的双创园魔芋酱,辣味香浓适中,下饭、配面都很合适。主播自己就是吃埔前魔芋酱长大的,值得回购哦!”在埔前镇双头村双创园网红美食直播间,村民正卖力地向网友推介埔前镇的农特产。

双头村双创电子商务创业园是双头村的村集体产业项目。作为综合型农村电商服务基地,双创园也是农产品、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孵化基地,目前已签订入园团队、企业63家,园区累计产值约2380万元,直接带动360人创业就业,间接带动1250人创业就业。

特别是双头村耕育田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要开展中小学生劳动体验、研学教育、休闲观光、团队拓展等文旅教育项目。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稻田农事、果蔬采摘等劳动,学习农作物种植知识。据双头创业园负责人潘莉介绍,今年4月至6月春季研学期间,耕育田园研学基地共组织开展46期研学活动,参与学生达2.5万余人,大约为双头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

除了双头村,埔前镇东片区“智慧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带还包括南陂村、中田村、赤岭村、莲塘岭村,以“一村一特、各美其美”为总体建设思路,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和“村村联合、交相辉映”的新型旅游产业生态链。双头村依托电商基地培育新业态,莲塘岭村建设红色文化纪念公园,南陂村以千亩农田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赤岭村建设客家鸡产业园,中田村建设红薯种植基地,均是东片区示范带发展的亮点工程。

今年以来,东片区示范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以项目发展为主抓方向,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半年5个村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46万元,同比增长16%。接下来,我们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为导向,高规格打造‘六个营地’,做大做强现有的广东桂佳、双头耕育田园研学基地、河源旭展智能物流等龙头产业,引进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力争今年5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10万元,实现村兴民富。”埔前镇相关负责人说。

紧扣“入户大堂”定位

实现农业强、产业优、文旅旺

作为河源的“南大门”,埔前镇是珠三角地区沿着粤赣高速驶入河源境内的第一站。两年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埔前镇调研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强调“入户大堂”定位,为埔前镇更好发挥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近年来,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有力督导下,埔前镇坚持镇、村同频共振,深入推进农旅融合,聚力蓄能抓项目、强建设,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一镇一改革”,用好用活“点状供地”政策,创新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截至今年6月,全镇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陂角村、大塘村、罗塘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0万元。

“在市领导的挂点督导下,埔前镇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效。我们成功打造了‘党建+红色村’‘党建+农旅融合’等党建品牌,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取得阶段性成效,广晟幕墙、特区建工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村集体收入持续增加,依托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埔前镇负责人表示,埔前镇将坚持落实市领导联镇包片工作部署,抢抓“百千万工程”建设机遇,立足河源市“入户大堂”定位,聚力建设联城带村美丽圩镇,加快打造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推进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文体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300万元,3年内完成十村连片和美丽圩镇建设,5年内成为农业强、产业优、文旅旺的中心镇标杆。

(本报记者 方新苗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