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青年掀起“摆摊潮” 激活夜市新形态
■本报记者 刘永菲 特约记者 黄新
夜幕降临,位于连平县城富民大道的“夜市街”逐渐热闹起来,不少摊主陆续出摊。与传统的夜市街区不同,在这条“夜市街”,不少年轻人加入“夜市大军”,成为经营者。
据悉,今年以来,团连平县委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不断推动连平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组织大学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位于富民大道的“夜市街”,正是在青年企业家、返乡青年及大学生等青春力量推动下形成的新浪潮。他们抓住“夜经济”,从最开始的一家移动咖啡店,到奶茶、甜品、小吃、首饰齐上阵,以多样化的表达,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阵“摆摊潮”,不仅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还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我们是‘90后’创业青年,也是最先在这里摆摊的,主要是想为家乡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移动咖啡店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妻。一辆车、几张露营桌、几把露营椅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夫妻俩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摆摊的第66天,打算摆够100天,就开着咖啡车去向往的城市自驾游。
“我们在家里没事干,做小吃和饮品来摆摊,生活变得很充实。都说消费能拉动GDP,我们这也算给家乡贡献GDP了吧。”手打柠檬茶摊位店主陈女士和马女士笑着说,她们是全职妈妈,最近也加入了摆摊阵营,“摆摊时间可以自由掌握,也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发愁。制作手打柠檬茶的时候还能锻炼身体,这算是一举多得了。”
“今天是我们第一天来摆摊,前期做了很多准备,最后决定做烧仙草。”“前期买食材花了不少钱,现在担心回不了本,但也没事,就当作给创业积累经验了。”小谢和小李是在广州上学的大学生,暑假回家后,相约一起加入摆摊大军。“在家里玩手机会被批评,还不如给自己挣点零花钱。”在他们看来,出来摆摊既能让暑假更充实,又能摆脱向家里伸手要钱的羞涩,既是社会实践,也是自力更生。
除了常规的美食小吃,夜市里还有教小朋友跳街舞的、穿玩偶服卖玩具的、做石膏手工的……这种新的夜市形态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聚在一起,喝饮料、听音乐,兴致来了还能上去唱两首。”在市民廖女士看来,这样的夜市有朝气、有活力,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连平青年在夜市的舞台上,通过“创造性劳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连平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