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厚植深圳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深圳市2022年知识产权白皮书,向公众披露了一系列亮眼数据。
2022年,深圳市专利授权量27.58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6.56%,居北上广深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2.99%,连续19年全国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7.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倍。知识产权促进成果丰硕,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55单,发行规模125.4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0.9%,持续领跑全国。
深圳着力打造知识产权标杆城市,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厚植深圳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沃土,产生更多发明专利引发“创新裂变”,让更多企业长成“参天大树”。目前,深圳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
“知产”变资产,企业“血脉”通。深圳是我国知识产权大市。如何让海量的知识产权“动”起来、“活”起来,并转化为一种要素、一种财富、一种动能?深圳做出了最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探索的路径之一便是知识产权证券化。2022年,深圳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发行多笔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获国家发改委推广。通过知识产权的证券化,融得的资金“活血”源源不断注入企业。尤其对轻资产、无房产抵押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更是如释重负、雪中送炭。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深圳全面推动质押融资不断赋能。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数694个,质押金额194.77亿元,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北京冬奥会期间,深圳市公安局瞄准侵犯“冰墩墩”著作权犯罪活动苗头,网上网下协同作战,一举侦破侵犯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著作权案,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网点的整个流程、全链条精准打击。
此案是深圳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之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深圳已成共识。深圳实行最严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体系全链条优化提升,“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等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来源:《深圳特区报》;整理:雷宇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