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野生蘑菇采食风险高

远离毒蘑菇 勿当“菇勇者”

2023-05-10 15:27:23 来源:河源日报

40a9c436f4c9b2047d898e1f55f54b19_0510002_006_01_s.jpg

漫画:吴丹

■本报记者 陈思芬 通讯员 戴小茜

“红伞伞,白秆秆,吃完一起躺板板……”初夏温热潮湿多雨,是野生蘑菇、野菜生长旺季,也是误食野生蘑菇、野菜中毒的高发期。如何有效预防因食用野生蘑菇、野菜而发生中毒事件,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近日,市食药安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及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

有毒蘑菇勿采食

“河源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据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呈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月至4月,5月至7月也有少量出现。”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毒蘑菇的种类、形状、毒性尚无系统研究,辨别及中毒救治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新鲜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因为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

“五指毛桃根表皮易剥离完整,成长条状有特殊的香味,味微甘。断肠草根表皮不易剥离完整,没有香味,味辛、苦。鸡血藤藤茎砍断后切面有黑棕色或红棕色树脂状分泌物,切面见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状。断肠草藤茎砍断后无黑棕色或红棕色树脂状分泌物,老茎具有深纵沟和横裂隙。”该负责人表示,除蘑菇外,因断肠草与五指毛桃、金银花、鸡血藤藤茎等中草药易混淆,市民因误食断肠草导致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市民要注意鉴别,切不可凭“老经验”随意采食。

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据介绍,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断肠草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送医院接受治疗。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此外,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天至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患者仍应留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后再出院。

预警提示记心上

菇虽味美谨慎食。误食野生蘑菇对人体危害极大。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同时,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食品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各类单位食堂尤其是学校食堂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五指毛桃(易与钩吻根茎混生),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五指毛桃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药食同源食材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