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河源客味厨艺融湾交流系列活动在惠州举行
打通大湾区合作通道 擦亮客家菜亮丽品牌
■活动中,名厨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手艺,用菜肴交流,用味道说话。
■文/图 本报记者 邹茹玉
通讯员 程子跞
闻一闻清香扑鼻,咬一口鲜香脆嫩;用料、做工、摆盘精致讲究,品尝者唇齿留香。在日前举行的“粤菜师傅”河源客味厨艺融湾交流系列活动现场,河源“粤菜师傅”曾玉平烹制展示的东江鲍鱼小炒皇,触动了市民和评委的味蕾,获评“最佳创意菜”。
为全面推动“粤菜师傅”工程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粤菜师傅”工程的影响力,6月26日至28日,市人社局联合市餐饮协会,组织我市五县二区多家食材龙头企业负责人及厨师共60余人,专程赶赴惠州市开展为期3天的河源“粤菜师傅”客味厨艺融湾交流学习活动。
深入探讨
共谋融合发展之路
在学习交流期间,河源、惠州两市餐饮协会举行了“粤菜师傅”客味厨艺融湾座谈交流会,双方就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餐饮产业快速发展和创新升级,推进行业内食材新产品、创意新菜式的研发与流通,以及惠河餐饮产品与品牌融合发展、烹饪人才培养教育、餐饮企业经营及异地发展、河源市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及融入大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河源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教师谢志海提出“高职院校培养未来的粤菜师傅时更应注意哪些专业技能”的问题,引起大家热烈讨论。谢志海说,自全省推广“粤菜师傅”工程后,厨师行业的人才传承模式相较几年前发生了变化,省内160多所职业院校均开设了烹饪专业。他认为,院校在对烹饪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不仅要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还要专注培养学生自身工作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搭建平台
展示厨艺之美
活动中,河源、惠州两地近百名烹饪高手对外制作展示了客家特色美食创意菜肴,名厨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手艺,煎、炒、烹、炸、焖、溜、熬、炖……用菜肴交流,用味道说话,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厨艺大秀。活动评选出了“最佳创意菜”“火爆旺销菜”和“最受特荐的特色菜肴”等奖项。
此外,活动为河源、惠州两地的好食材提供了流通展示的平台。河源参展的商家中,东源县大地农林集团的摊位前围满了餐饮企业负责人、名厨,该集团的销售经理缪招平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品尝自家生产的“可以直接喝”的茶油。据缪招平介绍,大地农林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农业产品。此次他带着公司研发生产的食用茶油、月子油和婴儿油等系列产品到惠州参展,获得当地餐饮行业的好评及认可。
河源市餐饮协会负责人表示,河源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客味厨艺融湾交流活动,打通“融湾”“融深”合作通道,要将河源“粤菜师傅”工程打造成为全省“粤菜师傅”工程的亮丽品牌,打响客家菜名声,擦亮客家菜品牌,并以此为契机,丰富地方美食和旅游餐饮要素,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提高客家美食的认知度;探索“粤菜师傅+生态旅游”模式,激励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出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和更加充分就业目标提供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