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绘就绿色发展之城

2022-06-06 09:30:53 来源:河源日报 陈鹏

手持垃圾袋,在跑步的过程中将烟头、纸屑、包装袋、矿泉水瓶等一一捡起来,放进垃圾袋,随手进行分类处理……“这是传递奔跑的力量、文明的理念,在‘捡跑’中也对市民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热心公益10多年的志愿者曹燕平说。

“在世界环境日‘捡跑’更有意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在世界环境日开展实践及线上直播活动外,近两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住建局等单位,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近50场主题宣传及实践活动,市民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行动者的意识“直线攀升”。

“现在大家都有环保意识,比如会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向身边的老人、小孩普及绿色低碳环保知识,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市民冯女士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立足“大环保”格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大力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守护好广东生态屏障,着力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综合指数领跑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7%,全省排名前列,6项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PM2.5浓度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蓝天碧水,已成为河源对外推介、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围绕我市优质的水环境,市第八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培育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的号角。截至去年底,我市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已有1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5亿元,增速达21%,丰富的水资源已变成“流体黄金”。

做好水产业、激活水经济,是河源生态赋能、逐绿奋进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生态优势,打造“两山”转化样板,释放出了生态环境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新丰江水库(万绿湖)获评“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天然氧吧”和“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东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东源县获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本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赖志刚)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