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丰富市民假期生活

2022-05-06 10:12:58 来源:河源日报

cccad56be377470a109401bd489b539a_0506003_003_01_s.jpg

■全开放式的乡村四月民宿,让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刘永菲

“两小时车程外的林石,是一个和名字一样朴素的客家乡村。村里绿树成荫、村外溪水环绕,‘野竹自成径,绕溪三四里’,这里呈现出一幅动态的客家山水画……”这是一位游客对位于东源县锡场镇一处民宿的评价。凭借绝佳的山水生态和人文历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河源涌现出一批特色民宿,不仅成为游客度假的新选择,也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乡村民宿成为假期新选择

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今年五一假期,省际游、市际游人数下降幅度较大,但民众出游的热度不减,市内游、近郊游上升趋势明显,推动了河源乡村精品民宿走俏。记者在源城区高埔岗、东源县等地的民宿发现,大部分民宿客房已被订满,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我们选择在民宿度假,带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游客曹女士告诉记者,民宿推出的特色活动,“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让市民实现了“田园梦”。

据统计,河源共有民宿约300家,总客房数约4000间,超6000张床位,初步走出了一条“民宿微景区化+亲子、团建、研学、文创、电商”的特色发展之路,让游客“吃在民宿、玩在民宿、住在民宿、购在民宿”。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徐灵枝表示,河源民宿的发展,为人们的旅行方式和旅行目的地提供了新选择,让大家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农耕劳作”的生活,重新审视忙碌的生活。此外,到民宿康养团建,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徐灵枝介绍,从前,一想到康养和团建,人们会选择去环境好的城市或酒店,如今有了环境优美的民宿,去民宿常住康养和开展小规模团建,逐渐成为新潮流。

民宿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民宿的发展同样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民宿经营者充当着乡村建设的引导者、示范者和启迪者,影响着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卫华说,大批城市游客的到来,带来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经济、文化、理念等多方面的交融。

“修建民宿之前,这里是一个农家乐,打麻将是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仙塘山居的民宿主张俊慧和记者分享了她创办民宿以来,乡村人文环境的变化。

2019年,在深圳金融行业工作的张俊慧返乡创业,接手了仙塘镇观塘村的这家农家乐,创办客家民宿。“传说中,仙塘镇是百花仙子降生的地方,能不能想办法将民宿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热爱花草、文艺的张俊慧,最终决定在这里建一家种满鲜花的民宿,内设笔墨纸砚和传统汉服,来住宿的游客可以体验一番传统文化。创建民宿的这两年,张俊慧将她对民宿的理解、诗意的栖居落地到观塘村,一步一步地完善仙塘山居的建设,庭院铺上了石子路,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民宿是乡村生活的分享,是将自己对美的理解传递给游客和乡村。”在张俊慧看来,民宿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分享。既然是乡村生活,就应该让原住民参与其中。如今,屋主一家仍然居住在仙塘山居民宿里,与以往不同的是,受到张俊慧的影响,仙塘山居里美妙的钢琴声替代了麻将声,举办的各式有关美学的活动让许多女性慕名而来,仙塘山居渐渐被大家定义为“女性主题民宿”。

关于民宿如何影响乡村、服务乡村,民宿主刘琴深有感悟。2020年,以乡村四月民宿为核心区域的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首个社区开放式景区。“我们家就相当于当地小孩的家。”刘琴笑着说,乡村四月民宿是全开放式,相当于社区的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景区式乐园,社区居民也可以在花园里乘凉聊天,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民宿主吴良生创立的到·吉宿,对当地村民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民宿建了乡村公益书屋,将教育理念与客家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有乡村味的亲子生活民宿。民宿周边的孩子们,课后时间最爱来这里玩乐、看书。随着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到·吉宿已经成为知名度较高的河源民宿之一,深受游客和当地村民的喜爱。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