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派驻乡村金融助理叶健敏:
扎根乡村服务农户农企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常常想象家乡未来的美好图景。”中国农业银行河源分行(下称农行河源分行)派驻东源县的金融助理叶健敏心中有个梦,在农行河源分行工作了8年的他,决心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在田间地头浇入“金融活水”,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田埂上的“宣传员”
“我的确是需要贷款,但利率会不会很高?”“我借钱的话,那我不是要拿很多东西抵押?城里这些事情我不懂。”刚刚从事金融助理工作的叶健敏,就遇到了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叶健敏坦言,当时,由于金融助理行动刚启动不久,宣传力度不足,村民对此不太了解。他初次开展工作,需要认真了解镇情、村情、农情,才能密切银行与当地政府、组团单位、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联系,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此,叶健敏在乡镇扎下根、沉下身、静下心,每周七天都往返于工作的东源县康禾镇、黄村镇和黄田镇,积累推广金融惠农信息的经验,思考着如何当好“宣传员”,让村民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叶健敏是东源县康禾镇人,他先从自己熟悉的康禾镇入手,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村民使用‘惠农e贷’贷款,不用抵押物,信用好就有贷款额度。贷款通过手机APP就能随借随还,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向村民重点宣传的。”叶健敏表示,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村民们渐渐了解了不少金融知识和惠农信息,有需求的村民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村民们的“服务员”
“没想到不用抵押物,生产腐竹也能获得一笔信用贷款。这12万元解决了发展的大难题,我能安心生产腐竹了。”在东源县康禾镇塘角腐竹作坊,村民叶醒风多次向亲友介绍“惠农e贷”。他表示,资金一到位,扩大生产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
“考察了农户生产规模、市场销售及信用等情况,只要符合条件,我们会尽可能为农户提供贷款。”叶健敏告诉记者,除了平时对接村民的贷款需求外,他还通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农户的具体情况。
今年36岁的李希平,是东源县黄田镇黄坑村的困难户。此前,李希平的妻子被确诊为尿毒症,两个孩子仍在读小学,高额的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困扰着这个家庭。叶健敏了解到这个情况,他上门用最短时间为他发放了10万元的“惠农e贷”。有了这笔贷款,李希平的小型种养基地运转起来了。
农企的“及时雨”
在有着“广东森林小镇”之称的康禾镇,东源县农家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县、镇、村三级机构合作打造民宿文旅村,村里有4家民宿、3个农家乐、6个主题展馆和9个乡村旅游小景点,并建立了白芨、灵芝、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和加工基地。受限于各种因素,该公司扩大南药种植的计划无法推进。叶健敏在走访调研后,通过农行专项服务团队上门调查评估,为其发放了200万元的“农担贷”,解了燃眉之急。
“200万元贷款只需支付省农担公司一点担保费,就可以获得省农担公司担保并在农行申请贷款,这是之前想都没想到的,而且贷款利率很优惠,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东源县农家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钟志明表示。
谈起未来的规划,叶健敏表示,将继续扎根乡村,树立金融为民的理念,服务农户和农企,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本报记者 雷宇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