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李玉峰尽全力保护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

扎根深山12年的“兰花使者”

2022-05-05 09:09:06 来源:河源日报

c32e13d06dd8a5acdb392c4663d640aa_0505001_005_01_s.jpg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李玉峰扎根在河源深山,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育以及自然生态科普工作,一干就是12年。 杨坚 邓宇权 摄

□本报记者 刘昕

2010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李玉峰来到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现任管理处保护管理科副科长。从大学毕业到如今,李玉峰扎根在河源深山,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育以及自然生态科普工作,一干就是12年。

这12年间,李玉峰与同事们踏遍紫金县的每一座山,完成了紫金县域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两个兰科植物新种,参与完成的科研监测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植物》发表,填补全球兰花植物进化研究空白,为河源乃至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成果在

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白溪水库附近,是我省 “物种基因库”之一,这里生长着大量特有珍稀植物,关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是李玉峰与同事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库绿水,两岸青山,散落着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物种。要进行保护,首先得在崇山峻岭中找到它们。李玉峰靠着自己的“脚底板”,踏遍了库区山山水水、溪沟田壑。野外考察,短则十来天,长则数月,在荆棘丛生的深山中穿行,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还要忍受野外工作蚊虫叮咬的痛楚、毒蛇出没的恐惧,风吹日晒,皮肤裂了、脸晒黑了,李玉峰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在野外,李玉峰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尽全力保护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

一次野外考察中,李玉峰与同事们发现核心区生长着从来没有见过的两棵植物,他又惊又喜,会不会是新物种?于是,保护区专程邀请专家到白溪实地考察。经专家考证,确认是兰科的新物种,最后以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命名。这两个新物种是我省首个由林业自然保护区科技人员发现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命名的植物新种,也是河源市首个由本土技术人员发现、发表并命名的植物。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在紫金的发现,增加了植物物种特别是兰科植物、腐生植物类群的多样性,丰富了植物物种基因库,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也为兰科植物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今年4月,以两个新物种为研究样本的科研监测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植物》发表,李玉峰及同事们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填补了全球兰花研究空白,破解了100多年的“鬼兰”之谜。

建成河源首个

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18日,河源市第一本县域植物专著——《紫金植物》发布,该书收录了紫金县域内野生维管束植物1708种,隶属于224科、813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包括一级1种、二级10种,仅野生兰科植物就达73种,堪称紫金“植物白皮书”。

紫金“植物白皮书”的主要作者就是包括李玉峰在内的保护区团队。李玉峰介绍,为完成书内生物多样性调查,他们走遍了紫金18个乡镇的山山水水,调查了山岭、沟谷、河流、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重点调查了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鸡公嶂等17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共采集标本6000余份,拍摄数码照片2.2万余张,基本摸清了紫金县野生植物资源本底,并进行标本鉴定,收集整理各类科学数据及资料,最终编撰成书。

《紫金植物》不仅可以作为紫金、河源乃至粤东地区植物研究、农林生产、中药资源开发、自然教育和科普的参考书和工具书,更对我市生态资源保护、植物多样性健康发展、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6月21日,紫金野生兰花著作《兰生于野 紫金兰科植物荟萃》发布,该书是紫金县继《紫金植物》后第二部县域植物专著,也由李玉峰和同事们完成。

2020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单公布,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成为自2018年广东省全面启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以来,我市首个“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这背后,离不开李玉峰积极申报、进行科普园功能区划,以及参与完成植物引种工作。据悉,白溪保护区是全省最早提出并实践保育科普植物园理念的自然保护区,植物保育科普园成为我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科普宣教的最佳形式之一。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