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非常开心
■“惠农e贷”大力支持有贷款需求的种养大户、稳定收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发展。
林辉英:金融“老兵”变助理
她是一名有着25年金融工作经验的“老兵”,也是一名高级业务管理员,对金融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因为工作需要,她又勇挑重任,成为一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助理。短短几个月时间,她走遍了东源仙塘的13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并走访了镇上的企业……
她就是林辉英。
去年8月,林辉英加入了驻东源县仙塘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团市委、东源县委办、东源县公安局、东源县住建局以及蝴蝶岭工业园的“伙伴”搭班,充分发挥金融助理“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的角色作用,参与包括项目的可行性调研、监督执行及建设等仙塘镇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工作中。虎年春节前,还向农行东源支行争取物资,联合仙塘镇政府慰问困难群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仙塘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东源县城的所在地,以企业、工业发展为主,且城中村比较多。和其他乡镇比起来,惠农e贷这类业务较难开展,进企业开展业务也有一定的难度。”一番摸底调查后,林辉英很快找到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痛点”,并一一进行突破。
驻镇以来,在进村入户走访过程中,林辉英详细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向他们介绍、推荐农行各项惠农金融产品,至今已成功办理31笔贷款,金额1690.82万元;与驻镇工作队队员、各村(居)工作人员一起梳理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关系,完善各种资料,理顺村委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权责关系,成功帮助村居在农行开立集体经济组织账户69个,为各村居集体经济合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对接广东亿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源市安捷乡村建设有限公司等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金融资金需求,解决这些公司承接乡村振兴项目短缺资金需求350万元。
梁剑辉: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在成为驻和平县阳明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之前,她是农行和平支行的一员,从事柜台一线工作;驻镇之后,她才知道,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有可为。
她,就是梁剑辉。
2021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启动“千人驻镇助力乡村行动”。在看到关于选派金融助理的通知后,入行已7年,想要尝试改变自己的梁剑辉报了名。到驻和平县阳明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报到后,她紧跟工作队的工作节奏,走遍了阳明镇的10个居委会、22个村,深入开展调研,熟悉镇情村情,谋划产业项目、了解农户及企业的资金需求。
一番走访下来,收集到的信息刷新了梁剑辉对镇村金融的认知:阳明镇是和平县城所在地和中心镇之一,以商贸、工业为主,平时接触的个体户及小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大。但让梁剑辉没想到的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仔鸡养殖、蜜柚种植等也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农户及农企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且他们所了解的金融信息与农行可以提供的服务严重不对称。
在调研走访的同时,梁剑辉积极与各村委对接,并联系农行和平支行开展金融服务下乡活动,向当地群众宣传金融保险、反洗钱、假币识别等金融知识,并为他们介绍农行的惠农政策。“刚开始,村民们都不太接受,认为我们是来推销产品的,有时还会吃闭门羹。经过一番努力,现在已有不少农户主动联系我,希望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梁剑辉说,近期他们就给中洞村的余先生发放了一笔15万元的“惠农e贷”,他养殖了5万只鸡,在计划完善鸡舍、扩大养殖规模时遇到资金周转问题,就主动联系银行做贷款计划。
如今,梁剑辉谈起阳明镇的乡村振兴发展,已是如数家珍。她认为,金融助理这项工作很磨炼人,更能帮助到农户、农企拓展事业,也让她深刻领悟到金融助理的价值所在。
叶巧明:退休前想为乡村振兴做点事情
还有3年左右的时间就要退休了,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成为一名到农村基层去工作的金融助理?叶巧明给出的回答是: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紫金人,国家正在建设美丽乡村,趁这次机会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情,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是一份令人开心的工作。
叶巧明是农业银行紫金支行的网点负责人,已有近40年的从业经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成语,用在他的身上,很贴切地反映了他近期的状态。去年8月,他到驻紫金县紫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报到后,就与来自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的其他队员一起走访了下辖的12个社区和31个村,了解居民、农户、农企以及工业园区企业的需求,快速熟悉镇情村情,谋划产业项目。
“到基层后,感受很不一样,农户、农企有资金需求,但他们缺乏金融知识,贷款融资相对困难。”为此,叶巧明积极与各村委对接,主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假币识别、反洗钱、防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并向他们介绍农行的惠农政策以及各项惠农金融贷款产品。
紫金铁锅是当地“三宝”之一,很受群众及外地游客的欢迎,还曾一度走出国门。去年下半年,有色金属行业材料价格飞涨,而生铁是制作紫金铁锅的重要原材料,所以资金问题让紫城镇横径村村民陈先生一筹莫展。得知其资金需求后,叶巧明第一时间与他取得联系,根据其实际情况推荐了“惠农e贷”,最后顺利申请到一笔28万元的信用贷款。
在叶巧明的努力下,驻镇以来,已成功办理惠农e贷52笔,金额850万元,大力支持了当地有贷款需求的种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发展。
■文/本报记者 彭冲 通讯员 徐文达 黄玉琼 ■图/本报记者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