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全力提高我市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水平

2022-04-07 09:35:24 来源:河源日报

4月1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部署及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强调,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要更加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部署要求,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作用,更加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需求,着力完善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着力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开创新局面。

据悉,2021年,我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我市专利授权量4719件,同比增长15.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4件,较2020年增加0.69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94件,较2020年增加0.55件;我市企业2项发明专利再次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2家企业获认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1年我市商标专用权质押成功实现零的突破,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为29004.9万元,同比增长222%。

健全体系机制

加大监管力度

今年我市将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知识产权各领域全面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新举措、新办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能级。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落实各县区党委、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程。落实跨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加强行政保护信息交流和办案协作。对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争取更多县域和园区进入国家试点示范范畴。

畅通受理渠道,深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提升办案质量和水平,加大打击专利重复侵权、群体侵权、恶意侵权行为力度。强化商标保护业务指导,加大对涉及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高等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持续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加强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的保护监管,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严厉打击地理标志违法行为。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积极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

加强重点保护

提升创造质量

整合市场监管力量对重点市场、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指导专业市场不断完善纠纷处理机制,快速化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执行,指导各类网站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受理机制。加强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治理,加大对平台内经营者知识产权授权信息抽查检查的力度,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保护。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增强我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能力。

围绕河源市培育“五大产业”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开展精准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鼓励各县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探索商标品牌培育、运用和管理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彻实施和各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综合能力。

强化转化运用

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国企专利供给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专利许可、转让、落地实施。以支持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为牵引,开展涉农专利技术转化对接活动及技术培训,推广涉农专利转化经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对接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市场多元化发展。支持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转化、维权援助和公共服务等相关工作。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促进计划项目,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保护资源,支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推动产业发展规模提升和乡村振兴。

围绕“五大产业”和重点园区布局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和平台,面向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多样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服务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秩序。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融入战略性产业集群工作部署,扩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覆盖面。加强维权援助工作与行政执法、行政裁决、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的有机衔接,织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一张网”。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宣传与培训,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陈明)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