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返乡目的地:云浮新兴

新形势下的就业百态

2022-02-11 09:45:20 来源:河源日报 梁驱远

■乡村振兴的东风吹到粤西小城的深山里,村民纷纷建起了自己的小洋房。

万物迎春送残腊,壬寅虎年悄然而至,外出打工人的返乡脚步再次踏响。作为返乡大军的一员,我独自驱车341公里,回到了故乡——云浮市新兴县,一个粤西山区小县城。

从G2518深岑高速出口驶入黄岗大道,新兴县新城镇熟悉的街景再次映入眼帘。经济形势回暖虽未给这座小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远眺时还是能看到不少新楼盘、商业中心正在兴建。年关已至,路旁商铺多已闭门,仔细观察会发现有小部分商铺卷帘门上贴着“旺铺招租”的信息。新的经济形势下,就业成了最热的话题。

求职竞争激烈

年轻人“慢就业”

每逢春节假期,与同学旧识相聚聊天已变成当下年轻人必须完成的“仪式”,就像是一种互相倾诉的渠道,听着彼此生活积压的苦闷,心情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回家第二天,我便与三五知己相约一聚。饭桌上,众人谈到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刘明是我初中就相识的好友,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主攻汉语言文字学。“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两年我会继续攻读博士,我才会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要么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回到新兴做公务员,要么到高校当老师。”因为家庭条件良好和学历优势,对于目前并不明朗的就业形势,刘明虽有担忧,但并没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

同为初中相识的好友浩贤,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他,出于兴趣爱好,原本打算在2020年末到上海学习美术设计,却因各种因素取消了计划。两年间,他报考过公务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涌入“考公”大潮,激烈的竞争让他未能成功“上岸”。“报考公务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其实我更想当一名原画师,但目前离目标还比较远。”如今,浩贤只能一边报读线上绘画班,一边到附近的民企兼职文员。

在我的朋友圈子中,不少同龄人对待就业问题更多是选择了观望。在汹涌的求职浪潮中,年轻人群出现了一种“慢就业”现象。在我看来,慢就业其实并不意味着不就业,而是立足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市场的分析和观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和岗位。对于他们而言,就业不仅仅是为了走上社会,解决经济问题而随意选择一份工作。同时,这也印证了一点——随着我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家庭的经济基础能够支撑当下年轻人作出理性的职业选择,他们的职业选择可以更从容。

返乡寻新出路

打工人“稳就业”

在广东,一家老小回农村老家过年则是欢度春节必经的环节。除夕早上,我随着家人一起回到了新兴县里洞镇——一个藏在深山里、经济落后的小镇。

爬过盘旋在山间九曲十八弯的沥青路,一片葳蕤中,几条沿河而建的小山村进入视野,而坐落于中游位置的便是我的老家平岗村。回到农村,长辈喜欢带着买好的年货走访亲友、联络感情,而年轻一辈则可以借此机会上门讨利市。

耀文是我的堂叔,自2008年开始,他便在新兴当地的一家上市食品公司做销售,2014年后被调去湖北一家分公司担任销售部经理。当谈及工作近况时,他挠着头说:“最近养殖行业不太景气,销售也不好做,我已经辞掉了工作,回到新兴自己创业做美缝了。”因为要养家糊口,耀文叔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慢就业”,而是选择了此前一直在做的副业美缝作为衔接主业。如今,他的店铺经营步入正轨,回村过年也不愁没钱。

在里洞镇的农历新年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上元节。每个村都有本村的上元日,上元日当天,村里的年轻人便会组成醒狮队,舞上村里祠堂的“狮头”,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拜年。

年初五是葛冲村的上元日,清晨时分,一支由十几个年轻人组成的醒狮队缓缓向平岗村走来,锣鼓喧天中,我看到了几年未碰面的表兄阿达。阿达大专毕业,早年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家私企上班。一番寒暄后,我好奇地问表兄:“还在外面闯吗?”“没闯了,去年和一起出去干的朋友回家养鱼了。”他咧着嘴回答,“三十好几了,大城市职场换血快,压力大,还不如回村里,花得不多还能存钱。”表兄说,现在国家对农民有许多帮扶政策,农产品不愁卖不出去,自己专心把鱼养好,虽赚不了大钱,但是日子过得踏实安稳。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打工人,在就业选择上已经没有了年轻时轻松跳槽的资本,只能求稳。中年就业危机不可避免,但下半场的人生赛场,其实才刚刚开始,仍然需要继续奋斗。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关注行业发展前景,关注国家政策风向,中年人在就业选择的路上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吹遍岭南大地,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利好,一些新的致富生机出现,让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可以回乡创业,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返乡数天,所见所闻既有顺遂如意,也有苦闷不畅,但在一声声新春祝福中,那些苦闷不畅终究会消散于心口。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就业亦是如此。

(文/图:本报记者 梁驱远)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