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紫金县龙窝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型服务模式

2021-12-02 09:45:56 来源:河源日报

dcd51311d519551560cb6cb07ae4963a_1202002_005_01_s.jpg

■市卫健局专家组到龙窝中心卫生院调研“医防融合”工作。

近日,市卫健局组织专家组到紫金县龙窝中心卫生院调研“医防融合”工作,助推该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当天,紫金县各基层卫生院负责人也来到龙窝中心卫生院,现场观摩学习。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

今年初,龙窝中心卫生院出台“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型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协同联合发展。

推进队伍融合。进一步完善工作团队建设,由临床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共同组成工作团队,以“团队方式”开展日常工作,进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

推进工作融合。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及时将诊疗信息通报团队中的公共卫生人员,为就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按规定纳入相应人群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人员在健康随访和健康管理过程中,及时将服务对象的异常随访结果与临床医生沟通,由临床医生为该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切实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群众的信赖度和依从性;团队中其他人员做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协调、建档、统计分析和后续随访管理等工作,实现预防、发现、治疗、随访、健康管理的全周期、全过程服务。

临床首诊医生对住院患者出院后5天内必须进行电话随访,关心患者的治愈情况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转诊患者3天内必须进行调查回访,了解病情变化,便于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讨论分析、总结经验、加强交流。临床护士由护士长为团队长,负责日常宣教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在册管理的人群进行电话随访,以及下乡入户指导健康管理,对新发现的重点人群及时报告公共卫生人员,对有疾病的人群指导其到卫生院就医治疗。

推进信息融合。积极做好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实时更新,做到一次数据采集、多环境吸收利用,切实降低各团队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进考核融合。建立“医防融合”工作考核机制,以“服务团队”为单位,对其公共卫生和医疗工作进行合并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情况等组成。

推进分配融合。团队效益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医疗等指标的影响,结合该院绩效考核制度,各团队成员共享绩效考核成果,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精神氛围。根据考核结果,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细化计件发放绩效,不封顶、不保底。

“医防融合”守护群众健康

“叶伯,最近感觉怎么样?按时服药了吗?”近日,龙窝中心卫生院医生一边给老人量血压,一边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老大爷高兴地说:“最近感觉好多了,头不晕了,也不疼了,真是太感谢了……”

70多岁的叶伯之前患颈椎病,几个月前出现头晕等情况。“刚开始没当回事,觉得可能还是因为颈椎不好,问题也不大。”叶伯说,直到家庭医生进村入户,才知道原来是高血压引起的。之后,叶伯通过饮食调整、坚持服药,血压指标得以控制。

龙窝中心卫生院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通过“队伍、工作、信息、考核、分配”五融合,形成了临床与公共卫生“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人群提供“面对面”随访服务、健康指导和政策宣传,针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由医生入户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与素养。

“通过‘医防融合’新模式、新机制,让群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龙窝中心卫生院院长张运增说。(文/图:本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钟伟杰)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