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柳城镇人大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3万群众告别“饮水难”
今年以来,各地旱情严重。长期以来备受饮水难困扰的东源县柳城镇,新建水厂后供水情况如何?带着这一民生问题,日前,柳城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柳城镇自来水厂开展视察活动,实地察看自来水厂的运行情况,了解自来水采集、净化、消毒等过程。
这不是人大代表第一次来视察自来水厂了。自2017年提议为镇里修建自来水厂,到2020年底自来水厂全面竣工通水,都可以看到柳城镇人大及代表们为解决全镇3万多群众的饮水问题而奔走的身影。
群众呼声:供水不足
影响生产生活
“以前的自来水水量不够、水质混浊、白衬衫洗完容易发黄,不过滤都不敢饮用。”谈到长期以来缺水、水质差的日子,柳城镇水利所所长廖大军感慨万分。他说,过去柳城镇用水主要靠1997年修建的一座老水厂,该水厂日供水量200立方米,仅能保障2000多名群众的日常饮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早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且水厂设备落后、无人运维管理、水质较差,遇到旱季时,缺水问题更为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村民靠打井或接山泉水解决用水问题。其中,受缺水问题影响最大的要数柳城中学的师生们。柳城中学有师生300多人。“过去学校用水紧张,冬季缺水时,要用消防车运水,春季雨水较多,水龙头流出来的是黄泥水,学生们要一桶一桶地沉淀、过滤后才能使用。”校长彭万兴介绍,由于学校地势较高,水压不够,用水问题尤为突出,对师生教学、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人大行动:充分调研汇民智
破解饮水难题
“举全镇之力,也要解决饮水问题。” 饮水安全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解决当地长期以来的饮水难题,柳城镇人大代表率先行动,于2017年提出《关于解决柳城镇群众饮水难问题》议案,建议修建一座新的自来水厂,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当年,该议案被列入重点议案,修建新水厂列入柳城镇头等民生工程,受到柳城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柳城镇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推动举办听证会,协调解决新建水厂选址、用地等问题。当时,水厂选址初定望洲,但人大代表在考察时发现,望洲地势不够高、水源不够大,如果在此修建水厂,自来水无法流向柳城中学和居住在地势较高的群众家中。
“要做就要做最周全的考虑。”镇人大代表张运良说,人大代表们考察了选址后认为,选址望洲无法解决所有群众的饮水问题。最终,经过再次调研,将自来水厂定在水源、地势都更符合实际需求的黄洞村三叉水,取水于赤岭。选址得以顺利解决,但铺设水管时又遇到困难。水管管道总长96公里,入户时势必要经过村民的田地。“装水管后,我怎么种田呢?”村民的不理解,使得工程又遇到难题。为不误工时,张运良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水管埋在地底下,泥土盖上后,一样可以种菜。” “这是关乎全村、全镇百姓的饮水问题,我们要全力支持……”在张运良的耐心解释下,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修建水厂:水量足水质好带动农业结硕果
2018年底,新水厂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铺设管网总长度约96公里,其中主干管网长35公里,入户管道已接到户5801户,日供水量5040立方米,于2020年底全面通水,满足了全镇3万多群众的生活用水和镇内企业的生产用水。“水厂通水后,不仅用水有保障,水质也更好了。”说起新水厂,柳城镇群众的脸上满是笑容。
新水厂的修建改善了群众的饮水质量,不仅让柳城人民饮用上卫生、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河源市庆祝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就设在柳城镇下坝村,全面展示柳城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本报记者 王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