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走进龙南定南

感受客家遗风 探访山水高铁

2021-11-23 09:29:10 来源:河源日报

0cdf2a981ea50b2ee62a18d0ab8f0e6e_hyrbs1123003_001_01_s.jpg

■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走进赣深高铁定南南站采访 肖斌 摄

dc2201840e508dcfcec6f117880bf268_hyrbs1123003_001_02_s.jpg

■采访团走进龙南市正桂民宿村 肖斌 摄

走进客家围屋,一砖一瓦皆是客家沧桑古韵;身处虔心小镇,一花一木都在诉说田园风情;在正桂民宿村,老宅换新颜“变身”幽静民宿;在定南南站,高铁线好似“蛟龙入海”飞驰过站……昨日,“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的赣州之旅结束。21日至22日,旅程后半段,采访团先后来到赣州市龙南市、定南县,亲身感受“围屋之都·山水龙城”和“赣粤门户·生态定南”的独特魅力。

龙南:追寻千年客家

遗风里的发展之道

龙南有一个虔心小镇,距离龙南市城区20公里,地处九连山东北麓,与河源隔山相望。这里竹林满山,茶林万亩,小河流淌。“我们这里留宿的游客大多数来自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河源也有不少。”据小镇导游介绍,虔心小镇以客家“虔”文化为主题,依托丰富的山水茶竹资源,打造成集自然风景、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基地。“赣深高铁开通后,河源到龙南预计只需20分钟,旅游更加便利。”

“开口一唱歌成河,高铁开通幸福多;强旺美福新龙南,幸福生活唱山歌……哟嘿!”伴随着热情的客家山歌,采访团走进龙南市关西围景区。历时29年建成的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也是赣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所称的“九井(幢)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

与河源四角楼不同,关西新围的建筑四角并没有加高阁楼,但围屋规模宏大,占地7426平方米,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国”字,中间是祠堂,围内建筑对称布局。西门外还另辟一处“小花洲”,占地约2000平方米。行走在围屋内,不时有记者发出感叹:“这里修建得宏伟又精巧!”目前,龙南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

距离龙南东站不远处,便是龙南市高铁新区正桂村。传统古村落化身“打卡地”、老宅变民宿、农产品变“手信”、特色民宿经济不断发展……这些正是正桂村近年来的真实写照。据龙南市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笑锐介绍,正桂民宿村共有9家民宿,形成了特色民宿集聚,吸引了不少来自广州、深圳、河源的游客。目前,正桂村民宿节假日平均入住率达80%以上,有时甚至“一房难求”。

定南:探听“山水高铁”

带动下的发展脉搏

赣州定南与河源和平接壤,是从粤港澳大湾区乘坐赣深高铁北上时入赣第一站。昨日,联合采访团走进定南,感受其拥抱高铁时代、推进“融湾”提速的发展脉搏。

位于定南的湾区北现代物流港是此次采访行首站。物流港内,只见停靠在铁路装运中心的货车上装满集装箱,工人们正忙着卸货。据定南县物流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占平介绍,物流港的铁海联运服务辐射半径150公里区域,包括赣南6县以及河源和平、连平等地。它的并网运行,可使企业在500公里以内铁路比公路节省物流成本30%左右。

“洁白的巨龙潇洒豪迈/遍野的脐橙香甜村寨/装满了客家人的欢声笑语/带上了追梦人的憧憬期待/赣深儿女心连心/春风满面,宏图更精彩……”定南人何舒平赋诗一首,礼赞定南人翘首以待的高铁新时代。

定南南站海拔298米,是赣深高铁全程海拔最高的站点。在这里,高铁新区被“玩出了花样”。引水造湖、打造滨水空间;以美为核,建造站前广场……定南县按照打造山水高铁的理念,从洋前坝水库引水63万多立方米,利用高铁站周边的山谷围堰,形成630亩湖面的滨水空间,营造“高峡平湖”的意境。

定南县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鹏表示,届时,高铁站就像一颗水珠滴落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形成“滴水成珠”的意境;高速列车从崇山峻岭间飞驰而来,进入山水相间、波光粼粼的定南西站,好似“蛟龙入海”;高铁进出站两旁各种形态的水幕凉爽清新,恰似“水帘洞天”。“待赣深高铁通车,这里将不单是旅客集散地,还是一个网红打卡景区。欢迎大家来定南旅游!”

在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绿茵场上训练的少年运动员挥汗如雨。前不久,在这里举办的省第七届百县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运动会上,定南女子代表队卫冕冠军。定南县足球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叶胜宁表示,高铁的开通,将吸引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和河源的足球爱好者来定南参赛、训练、观赛,引爆足球赛事经济。

从山水到运动,由旅游到物流,交通的便捷将不断拉近赣州与河源及深圳、东莞、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距离。赣深高铁即将开通;未来,京港高铁也将全线贯通。乘着赣深高铁开通的东风,赣南地区的发展也将在“高铁速度”的推动下,一路“融湾向南”。

(文/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合采访团记者 方新苗 周慧荷 肖斌 杨坚 余书福 统筹/周焕)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