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聆听历史声音 感受发展力量

赣深高铁五城联合采访团聚焦河源

2021-11-18 10:09:59 来源:河源日报

浩瀚东江,情牵粤赣。昨日,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动暨“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走进多彩河源”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在我市启动。来自江西赣州和广东深圳、惠州、东莞、河源五城党媒以及南方日报等粤赣两地众多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走进河源国家高新区和东源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感受多彩河源魅力。

产业集聚助力河源高质量发展

启动仪式后,采访团来到了河源国家高新区,采访河源水产业园、滨水公园、国家级产业孵化基地。

河源国家高新区初具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模具制造业、水产业引起了采访团的极大兴趣:“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近些年落户河源的外地企业有多少?”

作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河源国家高新区落户工业项目超过350个,年产值超过580亿元。工作人员介绍,河源国家高新区以占全市0.1%的土地,产出了全市1/3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发展主战场、经济增长主引擎、创新驱动主阵地” 。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模具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是广东省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去年手机整机产量7500多万台。

“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河源已经乘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列车。”采访团实地参观后纷纷表示,相信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河源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契机,也会吸引更多外来企业落子河源,助推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粒粒大米是如何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成为美味的米粉?当天下午,采访团来到广东霸王花集团,参观霸王花米粉的工艺流程,了解大米经过浸泡、磨浆、脱水、搅拌、挤丝等工序,成为优质米粉的过程。“对河源米粉早有耳闻,今天了解制作工序后,才知道霸王花米粉名声为什么这么响亮。”采访团记者称赞道。

红绿交融映出河源本色

河源不仅有众多美食,还有深厚的红色记忆。采访团一行来到东源县下屯村,车子驶过村口三四百米,便看到巍巍青山下,阮啸仙故居静静伫立。这是阮啸仙出生的地方,并在此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故居内陈列了阮啸仙生前参加革命活动和早期生活的史料,并展示了阮啸仙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通过文物、照片、声像等方式集中展示阮啸仙的爱国思想及事迹。

闻啸轩学堂与故居遥相对望,也是河源市重要的红色革命旧址之一。采访团一行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静静聆听这位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工人运动先驱、青年运动领袖、广东农民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共审计第一人的光辉事迹。

“河源真是一个红色底蕴深厚的地方,参观后知道阮啸仙曾担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领导赣南省军民开展游击斗争,这一下拉近了两地的情谊。” 赣南日报社编辑刘航感叹道,彭湃是广东人,在赣州深受群众敬仰,阮啸仙生于河源,在赣州也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两地情感上的共通之处,相信赣深高铁开通后,两地的红色文化交流会更加密切。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万绿湖水,真甜!”傍晚,华南的冬季已有些许凉意,但仍挡不住采访团游览万绿湖、品尝万绿湖水的热情。

采访团乘坐游船在碧波潋滟的湖面上航行,船尾的浪花如雪翻飞。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缸”,是粤港4000多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既保障了东江中下游城市和香港同胞的饮水安全,又造就了华南最美的旅游胜地。

游船航行到水域宽广处,采访团记者还品尝了工作人员取自20米深处的万绿湖水。“有一点甜甜的味道。”香港商报记者余丽龄说。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难得的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达到直饮要求的清洁水源,这不仅是河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是370万河源人对“绿水青山”悉心守护的成果。

(赣深高铁五城联合采访团记者 刘永菲 谢少娜 梁驱远)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