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袁月晃的创业创新故事获农业农村部推介
助力和平腐竹走向更广阔市场
○本报讯 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周珊珊 近日,农业农村部推介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典型案例,广东省共4人入选,和平县大坝镇石井村袁月晃的创业创新故事获农业农村部推介。
返乡创业
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机
很早就在外打工的袁月晃,经过努力做了一名厨师,曾和爱人经营一家餐厅。一个偶然的机会,客人在店里吃过腐竹后想要大量订购,但当时生产腐竹的都是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这让她萌生了做腐竹加工的想法。
袁月晃说,和平县腐竹加工有着600年的历史,制作腐竹的工序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十八道工序。开始创业的那段日子,每天凌晨3时多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厂房内的温度比外面高,有时候需要在厂房内待几个小时,十分难熬。“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多一点耐心,成功往往属于坚持不懈的人。”袁月晃说。
目前,袁月晃的公司腐竹年销售量4200吨,成为我市腐竹行业的领头企业之一。该公司特别注重产品品牌和市场销售,采取传统渠道和新营销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有近8000家门店销售其产品,线上则在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和抖音等平台销售,并定期开展社群团购和直播带货等销售活动。去年,该公司线上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
创新发展
做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是袁月晃一直在做的事情。近年来,她积极向非遗传承人学习腐竹制作技术,同时到外地学习生产腐竹的先进技术。
袁月晃自主研发新型腐竹连续化生产设备,在保持客家传统腐竹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传统流程的手工操作等进行改良,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效率,而且对于豆浆温度、成型时间、腐竹长度等进行智能化、标准化控制。目前,她已申报10余项专利。
不忘乡情,反哺乡里。目前,袁月晃的公司除了现有的生产线,还在和平县的5个镇建有合作生产线120条,每条腐竹生产线可为农户增收10万元以上。2019年、2020年,她与1835户农户建立起腐竹成品收购、技术服务等经济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465.54万元,户均增收2537元。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袁月晃以品牌、科技和创新模式整合和平腐竹产业资源,从做产品、卖产品向提供服务升级,从黄豆种植和腐竹生产向提供乡村产业服务升级,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让爱吃腐竹的人都吃上好腐竹,让和平腐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袁月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