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度重视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
加强属地管理 共建美丽家园
近日,位于源城区东埔街道的高岭顶生活生产用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东埔街道办动员下,党员志愿者与居民齐心协力维护周边环境,如今再也看不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堆放的现象,约5万平方米的土地周边围挡全部补齐,并用巩卫宣传海报美化装饰外墙,营造了良好的巩卫宣传氛围。这是东埔街道加强属地管理,积极动员居民合力共建洁净亮丽家园,持续巩固我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督职责,结合网格化管理和督察整改治理的方式,集中开展待建地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城乡“脏、乱、差”问题落实整改,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贡献力量,共建洁净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许竞楠
查漏洞补短板 整治待建地环境卫生
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有赖于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齐维护、共治理。今年2月印发的《河源市2021年迎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划分了责任归属、分配了具体任务,为确保落实迎国卫复审工作和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市迅速组建了迎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城市管理、市场管理、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病媒控制5个工作专班,并抽调市、源城区的18名工作人员组成综合协调组与督查组,抓牢迎国卫复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形成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
层层细化落实责任到位,针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问题查漏补缺,才能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以源城区为例,今年以来,该区采取疫情防控网格划分方法压实责任,重点落实市场及市场周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待建地的网格化管理整治工作,动员镇(街)、市场、城管等执法工作人员,依照早7晚10严管制度,强化“门前三包”、路长制、环卫清扫保洁等责任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切实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水平,我市还通过强化督察检查,达到自查自纠、边查边改、力行整改的良好效果。今年2月以来,市国卫复审办组织4个督查小组,划分老城片区、源西片区、新市区、江东新区与高新区5个片区,每日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督查行动,尤其针对我市多处待建地无人管理、私设工棚、圈地种菜、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堆放、围挡破损、围挡无装饰美化、坑洼积水等问题,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将督查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有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督促各有关县区和单位及时整改落实。
定时做好环境大扫除 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定时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是有效保持辖区内环境干净整洁,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手段。我市要求各地各行业各单位每周自觉开展责任区域至少一次的大清洁、大扫除行动,合力清理积存垃圾、病媒孳生地,整治卫生死角、待建地环境卫生问题,做好常态化环境清洁大扫除,形成“固定动作”,维护生活、生产环境的干净整洁。
作为巩卫主战场的源城区,更是针对国卫复审必检点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早动员部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在“规定动作”基础上“自我加码”,分别于周三、周五定期开展全区大扫除、大清洁行动。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环境管理维护人人有责、洁净卫生的美好家园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源城区还通过宣传科普教育的方式,动员居民一起参与到环境治理行列中来,以党员志愿者上门宣传、干部群众合力清除待建地内的菜地、杂草、生活建筑垃圾等形式,使群众潜移默化形成主动维护周边居住环境整洁、卫生干净的意识,配合做到不乱丢乱倒垃圾,不随意圈地种菜,减轻党员志愿者的工作难度,有利于巩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
此外,源城区还专门成立了迎国卫复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各镇(街)、城管、卫健、住建、市场、宣传等重点单位分工协作,积极研究解决城乡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责任区域归属不清、职能范围覆盖不全、单一部门无权限整治等问题,通过强化沟通,实现多部门联动执法整治环境卫生问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迎国卫复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