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东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
搭建“连心桥”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谢少娜
“零距离”倾听民声,才能“全方位”关注民生。源城区东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自2019年成立以来,人大代表以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搭起了干群“连心桥”,让老百姓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反映各类问题,让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该联络站的建设,不仅畅通了该街道社情民意的传递渠道,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力。
据了解,目前,源城区东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共有人大代表37名,开展接待选民活动近40次,接待群众上百人次,收到建议60余条,群众所反映问题解决率为80%左右。
推动实事落地暖民心
“一些公办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出现老化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东埔小学部分教学楼安全性能差、墙面渗水严重……”“部分临聘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走访调研中,东埔街道人大代表收集到群众关于源城区部分学校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有些学校教学设备严重老化、临聘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意见。为此,代表们前往源城区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向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同时,为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问题,东埔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如何推动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约见了源城区政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对策,齐心协力推动问题解决。
约见活动中,人大代表建议,针对学校教学设备老化情况,区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设立教学设备维修更新专项资金;针对东埔小学部分教学楼属砖混结构房屋,安全性能差、墙面渗水严重的情况,区政府要重新规划改建东埔小学,提质扩容;针对临聘老师教学经验欠缺,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区教育局应加强对临聘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后,源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计划拨付专项资金分批次更换学校老化的多媒体设备;把东埔小学改造项目纳入源城区教育“十四五”规划,争取2022年动工改建;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稳定临聘教师队伍,提高临聘教师教学水平。此次约见活动,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达到了以“约”促改、以“约”解难的目的,及时有效地推动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群众需求无小事
除了关注群众共同关心的教育等大事,在日常的走访中,人大代表更注重倾听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都说群众需求无小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实事,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据介绍,自该联络站成立以来,人大代表在走访中,收集、解决的更多是诸如环境卫生等小而细的问题。比如,居住在太阳升村铁路回迁点的群众反映,回迁点有一处个人住宅空置地被出租用于养殖鸡、鸭,导致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多次向业主和村委反映都未得到改善。人大代表前往现场调研并将情况向东埔街道办负责人反映,建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整治该问题。经过多方努力,最终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年多来,随着代表联络站的建设运转,东埔街道的群众办事有了“绿色通道”:没有路灯的路段安装了路灯,坑坑洼洼的小巷铺上了水泥路,常年无人修剪的杂乱树木被修剪一新……曾经困在群众心头的一件件烦心事,在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动下得到解决。
摸索创新机制
传民意暖民心
2年多来,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该代表联络站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信任。与此同时,联络站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在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摸索和创新。联络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该联络站将做到“门常开、人常在”,全力打通服务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聚集站”作用,围绕社区治理的各类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开展评议、监督、调研等活动;发挥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收集站”作用,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 更得民心,从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强化联络站功能建设,积极发挥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平台作用以及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