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强阵地建设 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送法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纷纷举手参与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本报记者 刘烨华 摄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李惠波 陈舒
昨日,市法学会在东源义合镇闻啸轩学堂(原阮啸仙纪念馆)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闻啸轩学堂在2020年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近年来,我市结合法治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多层次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创建的重要抓手,对法治河源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实现法治文化
主题公园建设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市直及五县二区建成9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其中7个获评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为市民提供了集法治文化熏陶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场所,成为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事工程,有利于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以文化的力量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品位,有力助推法治河源建设。
依托茶山公园建设的河源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44000平方米,全天候免费向公众开放。在茶山公园原有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法治”为中心,秉承“寓学法于休闲中”的理念,在原有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中注入了新的法治文化元素,使亭台、公园舞池等健身休闲场所与法治文化展板、法治漫画草坪牌等法治文化展示相得益彰,法治文化理念与公园环境绿化相融合,赋予了公园法治文化生命力。
2020年,我市把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推进到村一级,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点作为示范带动,目前已有东源县顺天镇沙溪村、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和平县阳明镇梅径村、连平县三角镇石源村完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建设。
我市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法治元素,充分依托闻啸轩学堂,结合阮啸仙对我党早期审计立法的开创性法治贡献,打造集爱国主义、廉政教育、法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基地,该基地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馆内设有红色审计文化展厅和法治文化室,突出展示了阮啸仙撰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该《条例》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完整性审计法律文献,完善了中共早期党内法规体系,奠定了“依法审计”制度,对红色政权审计法律制度作出了开创性、典型性的法治贡献。
我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均在公园现有基础上,植入了法治文化元素,建成集法治长廊、法治橱窗、法治景观为一体且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使之成为传播法治正能量的主阵地,市民在公园漫步时,就能学习宪法知识、领略法治文化,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宪法意识、法治意识。
构建全方位青少年
法治和安全教育网络
我市结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校园+法治文化阵地”。我市目前共建成8个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涵盖多功能法治教室、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室、法治(禁毒)图片展览室、法律阅览室等功能区,其中7个获评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见证真实的法庭庭审,我感受到了庄严的法律,知道了法庭审判的程序,更让我萌生了当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想法,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分子。”东江中学学生朱冬婷对去年底在青少年模拟法庭进行的公开庭审印象深刻。那是一起涉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走上吸毒、贩毒歧途。庭审现场,审判长通过规范、严谨的庭审程序和通俗易懂的法言法语,组织控辩双方进行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现场旁听案件,让现场师生直观地了解案件的审理程序,感受法庭的威严,同时加深了毒品对家庭、人生带来毁灭性伤害的认识。
据了解,东源县青少年学生学法主动性明显提高、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守法自觉性明显提升,创下在校青少年学生连续13年“违法犯罪率为零”和“吸毒为零”的纪录。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阵地堡垒”作用,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对全市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文化教育,通过参观展览、听法治讲座、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体验活动,并针对消防安全、校园霸凌、毒品危害、赌博等突出的社会问题给出了青少年自爱自保的法律建议,为促进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起到了教育、示范、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