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
传承农耕文化 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党演村的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开园,该村变成一个十分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苏勇军
金秋时节,走进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如同在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中行走。这里,道路整洁卫生,楼房错落有致,亲水步道人来人往,山水环绕、风景别致。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变了乡村的陈旧面貌,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游客追捧文博园
带旺当地乡村游
10月3日上午,在该村的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下称文博园),游客如织,不少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文博园大门,一块字体秀逸、雕工精美的实木雕刻招牌特别醒目。这块招牌长6米、宽0.7米,庄重质朴、古色古香,与牌楼协调一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两边对联十分引人注目——顺天意古村绿水变银河,得人和党演青川换金山,生动地诠释了党演村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化为现实,也诠释了党的领导下党演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文博园里,一名陈姓游客表示,早就听说文博园不错,所以国庆假期回河源度假时,特意带着家人过来参观。陈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从市区到党演村有点远,但是很值得,村里环境优美,可以领略远离城市喧嚣的一种静谧,体验中国传统农耕带来的震撼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据文博园管理人员朱强介绍,今年国庆以来,文博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外出乡贤前来游玩,其中有不少游客来自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每天村里都停满外来的小车,文博园已经成为十分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村民纷纷回流
乡村如同城市
文博园建起来了,村里的年轻人也逐渐回流。“每天大约能卖十几袋花生,有时候还不止。”党演村村民欧翠玉说,村里有了产业项目,他们不仅可以就近就业,还可以照顾家庭,十分满足。
在党演村,像欧翠玉一样回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村民朱亮也是其中一个。原本在外开铲车的他,现在回乡创业开酒吧,随着村里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现在除了做铲车的生意,每天经营酒吧的纯利润有600元左右。”朱亮说,城市有的,村里也有了,在家里生活更舒服。
目前,党演村已引进智慧农业项目,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和5G技术,利用机器人和无人机开展养殖、施肥、杀虫、种植等作业。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结合,加上南粤古道、水上娱乐、中小学培训基地及康养基地开发等,党演村将成为乡村旅游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