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龙头汇聚河源 百亿级产业蓄势起航
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水,是河源最大的自然禀赋,是河源最大的生态特征,也是支撑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经济资源。
历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做好河源“水文章”,着力推动我市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做强做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河源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食品制造业(含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工业总产值达79.8亿元,利税总额达11亿元,食品饮料产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
龙头企业集聚
注入更多活力
烈日炎炎,农夫山泉生产车间却清爽凉意。过滤、杀菌、灌注、包装……经过一系列的严谨工序,一瓶瓶饮用水在传送带上“挤挤攘攘”,准备流入市场,带给人们属于河源万绿湖的纯净、清新。
农夫山泉是我市食品饮料产业的龙头企业,农夫山泉天然水、尖叫功能饮料、农夫果园等产品遍布全国大中小商店。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于2019年6月竣工投产,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1—5月,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实现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623.9%,发展势头强劲。
河源优质水资源和生态优势,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企业,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河源。聪明人猕猴桃饮料、仙湖茶、正能量等一批本土知名饮料骨干企业为全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麦郎饮品、碧优选饮用水等项目的火热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激情。
在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重型卡车来回穿梭,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正有序作业。据了解,该项目将引进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德国克朗斯72000瓶/小时的超净生产线1条、法国西得乐90000瓶/小时的纯净水生产线1条及无菌线1条,并且在后期预留了3条生产线。待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2019年,今麦郎集团在河源高新区布局落子面品、饮品两个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目前,今麦郎饮品(河源)项目正全力推进中,面品项目已经试产。两个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5亿元、创税1亿元以上,将成为今麦郎集团在华南地区的旗舰基地。
目前,我市逐步集聚了饮料制造、食品制造等多种类型的食品饮料加工企业,拥有农夫山泉、今麦郎、汇先丰、绿保生物、霸王花等龙头企业。总体上看,我市食品饮料产业增长势头强劲,2018年至2020年,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4.75%,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6%。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集聚,增长势头强劲。河源食品饮料产业的潜力正在释放。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省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积极谋划建设食品饮料专业园区,开展食品饮料及水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
有了目标,定当奋楫争先。河源被誉为“一座水做的城市”,其优良生态资源是食品饮料及水产业最大的发展优势。以天然纯净水产业为例,天然纯净水产业对水环境质量有严苛的要求。我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资源优势,正是天然纯净水产业的“心头好”。
水质好。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则一直保持在Ⅰ类水质标准,2004年,万绿湖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
水环境好。我市作为粤北最重要生态屏障,拥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等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猕猴桃、鹰嘴蜜桃、柠檬、春甜桔、蜜橘、杨梅等水果扬名在外。多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被省纳入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核心城市,建立了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一批水果种植基地,大力扶持和培育水果种植产品,在农业发展上形成农业产业平台集聚优势。
2020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16.5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排名粤北生态发展区第二;水果种植面积86.7万亩,产量53.3万吨。(本报记者 方新苗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