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周格胜:审理案件千余宗 无一宗发回重审

2021-09-10 09:37:54 来源:河源日报

周格胜,和平县法院彭寨法庭庭长。他一直坚守在基层法庭工作岗位上,多年来,共审理民商事案件1000多宗,未出现一宗错案,无一宗发回重审,无一宗改判,无一宗当事人缠诉,无一宗涉法上访,先后多次获评办案能手、调解能手。2013年,他被省高院记个人二等功。

服务群众有温度有态度

9月1日上午11时20分,周格胜开完庭后,看到离下班时间还有40分钟,便叫上同事去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申请执行人黄某家中回访。

黄某看到周格胜后,先是有些愕然,然后乐着说:“周庭长是送好消息来了?”“你莫急,尽管现在还没有好消息,但最终肯定会有个好结果。”周格胜见黄某开着玩笑,也带着笑容从容回应着他。周格胜在基层工作多年,和许多群众都认识,有时见面也会开开玩笑,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今年4月,黄某拿到胜诉的判决书,但对方却一直未还款,他只好向彭寨法庭申请执行。受理案件后,周格胜查询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其间,黄某也多次致电周格胜了解执行进展情况,周格胜担心黄某太心急,就想着当面和他沟通,一是安抚,二是免得他误会法庭拖延执行。

“就两万元的事,还让周庭长特意跑一趟做解释工作,很感谢法官这么认真对待案件。”黄某知道周格胜的来意后表示,充分相信法庭会公平公正处理好这起执行案件,就如周庭长说的,会有个好结果等着自己。

在办案过程中一丝不苟,热情为民服务,对待当事人态度谦和,善于倾听当事人的陈述,这是周格胜多年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也是他能受到辖区群众尊重的原因之一。

化解矛盾修复受损社会关系

在东水镇,有一户村民建房需要运送建筑材料,另一户村民则以道路是他修的为由,不让对方通行。建房一方不服,便起诉对方。

双方是不同姓的村民,在当地都算大姓,一旦没处理好,容易引发两姓村民的对立,变成群体性事件。周格胜为避免激发双方的对立情绪,一直坚持为双方进行调解。

尽管最终还是没让双方进入调解程序,但周格胜做的工作安抚了两姓村民的情绪,许多村民都不再参与此事当中,最终让双方走法律程序。审理案件后,彭寨法庭依法判处原告可使用道路运输建筑材料,另一方村民在规定时间内排除路障。

周格胜表示,这起案件中,尽管阻挠一方选择了上诉,但法院依法维持了原判,而被告也没有不满和怨气。现在两户村民没有矛盾纠纷,建房一方已顺利建好了房子。

周格胜认为,对于一些轻微的案件来说,调解比判决的社会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被任命为彭寨法庭庭长以来,他更加注重化解民事案件原告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千方百计做调解工作,使受损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其个人主审案件的调撤率多年来维持在70%左右,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称赞。

人情关系网中恪守职业道德

彭寨法庭辖区6个乡镇,有群众20多万人,其中彭寨镇7万人,是除和平县城外最大的乡镇。多年办案中,难免有些当事人会拐着弯托人过来说情。“手握审判权和管理权,更要时刻保持清晰头脑。”周格胜在审理案件中,始终坚持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自觉抵制办“人情案”“关系案”。

久而久之,许多群众都知道周格胜在审理案件时就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法官了。在亲戚、朋友各种关系相互交织的人情关系网中,周格胜始终恪守职业道德,不仅没有得罪人,反而受到更多群众的好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基层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邹颖霄 陈碧霞)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