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访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劲辉
■今麦郎面品(河源)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近日,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劲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发改部门将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按照市委既定的“战略定位”“战略路径”“战略平台”,全面落实“六抓六促、六点要求、六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综合管理职能作用,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不断推动各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为持续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作亮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0.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四;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7%。
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6.41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位居全省第七。
【在推动发展上见深度】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市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肩负着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的重任,接下来,如何结合本单位职能定位,全力以赴推动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劲辉:我们将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切实把“九个必须”根本要求贯彻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根据市委“六抓六促”要求,以超前的思维、一流的标准、深度的融合进行谋篇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示范区”“排头兵”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千方百计谋发展。着眼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找准经济工作具体脉络,通过抓经济运行、规划研究、项目建设、区域协调,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规划计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紧推进产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二是锐意进取抓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工作“主力军”作用,持续保持我市改革热度,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筑巢引凤。三是凝心聚力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稳定市场物价、落实能源管理、强化粮食物资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方位促进民生改善。
【在狠抓项目上见强度】坚持“项目为王”理念 大力推动项目投资建设
记者:市发改局作为全市的投资项目综合管理部门,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接下来,市发改局如何对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重要要求,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为河源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谢劲辉:我们将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体制机制,在充分发挥书记专题会、县区长经济座谈会、项目建设县区现场会、行业调度会等现有工作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快建立“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研究起草《河源市市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举措,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抓投资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目标导向,狠抓项目实施,重点抓好169项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2%的目标任务,力争排在全省前列。三是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研究制定《河源市关于加大项目谋划和储备指导意见》,持续做好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专项资金,为我市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抢抓国家、省有关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力度,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盘子”。
【在以人为本上见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方位促进民生改善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发改局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初心使命,办好民生实事,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谢劲辉: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稳定市场物价、强化粮食物资保障、落实能源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方位促进民生改善。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指导各县区、各部门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做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认真梳理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加大对上沟通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二是持续推动物价平稳运行。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推进价格领域改革,做好成本调查和价格认定,确保市场价格保持平稳,切实为企业和民众减轻负担。三是全面提升粮食物资保障水平。全力落实好粮食安全责任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四是全力确保能源领域安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能源安全生产检查;大力推动能源项目建设,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五是不断加大民生领域项目对接争取和协调推进力度。加快重大民生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更多民生补短板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刘昕 通讯员 卢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