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质量强市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同心协力,面对疫情防控压力,攻坚克难,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市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提供质量支撑。
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构建质量共治新格局。今年1月6日,河源市质量大会召开,建立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制度,印发《河源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统筹协调,推动建立部门协同、情况通报、良性互动的质量工作新机制。优化质量考核指标,质量效果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全市各县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强县、强区、强业活动。
开展质量品牌建设,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市质量强市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借助“农业标准化+圳品+产业扶贫”模式,助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市10个产品获得“圳品”品牌称号,“河源米粉”“连平鹰嘴桃”“紫金春甜桔”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大力鼓励企业创建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9.7%,排名全省第五位,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超过30%。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公平规范市场环境。我市加强对工业产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积极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开展钢铁、水泥、机制砂、矿产资源深加工等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口岸设立疫情物资快速受理窗口,实现24小时绿色通关,紧急疫情物资通关“零等待”。开展了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重点产品质量执法行动、“昆仑2020”专项行动、2021年“蓝剑行动”。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落实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工程质量监督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全市共167项工程一次性竣工验收,工程“两书一牌”全部落实。3个项目获2020年度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加强住房建设工程监管,全面落实工程项目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加强对项目负责人依法履行质量责任的监管,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主体责任。开展交通运输行业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项目。对全市在建20宗水利工程开展质量监督检查。
推动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转变,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积极部署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旅游市场秩序总体规范有序。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思路,推动医养融合发展。辖区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率达100%。全市设有医养结合机构3家。(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