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
打通支付惠农“最后一公里”
网购、坐车、看病买药……如今,随着移动支付逐渐深入乡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支付为民”要求,推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工作,引导移动支付下沉县域乡村,不断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全面支持和服务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示范带动】让乡村
搭上“移动支付快车”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特色鲜明的镇区开展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2020年,龙川县佗城镇、源城区埔前镇、东源县新港镇、连平县忠信镇、和平县热水镇等5个示范镇获评首批100个“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
在和平县阳明镇经营农家乐的曾先生,早早就“尝鲜”移动支付。“现在镇里使用移动支付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连钱包都不用带。我们再不‘赶时髦’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曾先生表示,如果能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计划购置刷脸支付设备,让大家付款更加方便。
截至目前,我市已启动建设25个移动支付示范镇,已完成建设21个移动支付示范商圈、21条示范街、230个示范点,移动支付手机闪付交易12.19万笔,交易金额1.79亿元,大幅提高了移动支付产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
【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
插上“数字羽翼”
精准对接“三农”金融需求,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是创新推进移动支付助农惠农的关键点。对此,我市金融机构精准施策,将移动支付服务嵌入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推动移动支付服务向农业生产延伸,打通特色农产品销路。
同时,我市金融机构持续推动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升级改造,拓展移动支付功能,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满足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多元的支付需求。
【丰富场景】打造移动
支付便民生活圈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建设“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构建便民生活圈,促进农村地区支付便利化。推动“智慧医疗-绿洲药店”系统上线,聚合了连平县内26家绿洲药业,方便市民买药;推进“移动支付+党建”创新融合应用,让党员实现“指尖”缴纳党费等。
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民生支付”先行思路,巩固和扩大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成效,为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支付力量。(本报记者 雷宇烁 通讯员 刘素云 邱嵩)